“对,说的不错。在那之前,韩国围棋是什么样子呢?”赵林昌问道。
“呃应该是不太好?”李元豪更心虚了,那个时候不要说是他,连他爸在哪里还不知道呢,现在的他哪儿有心去想那些呢?
“岂止是不太好,根本就是差!”赵林昌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那个时候rì本六大超一流正值全盛期,中国聂马两大超一流棋手异常活跃,而韩国呢?除了曹熏铉九段外,其他人在世界棋坛上根本是毫无名气,所谓围棋三强,当时不过是一种面子上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中rì争霸,哪里有韩国棋手立脚的地方?!”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氏杯开战了,经过重重阻碍,曹九段终于闯进了决赛,而他的对手聂卫平正处于他个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峰,在中rì围棋擂台赛上创下十一连胜的壮举,其中包括五次是与超一流棋手的对决,甚至有传言,应昌期之所以会出资举办应氏杯,就是为了聂卫平而设立,在决赛五番棋开始前,舆论几乎是一边倒,认为聂卫平可以轻松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前三盘的比赛中,聂卫平也的确以二比一的优势领先,只要再胜一局就可以将比赛结束。”
“论实力,并不占优,论气势,也不占优,这种时候曹九段想的是什么?他想的是‘尽人事,听天命’,只要自已尽力了,就可以无愧于心,输就输了吗?没有,因为他知道他是当时韩国唯一的超一流棋手,他就是韩国围棋的象征,他的输赢不是他自已的事儿,而是韩国围棋的荣誉,所以,他不能输,他只能去拼!狭相逢勇者胜,形势不利,更需要拿出勇气去与对手战斗!正是在这种jīng神力量的支持下,他没有放弃,他没有听天由命,他知道韩国围棋需要的是顽强的斗士,而不是温文尔雅的大师!就这样,在后两盘的比赛中,他以命相博,力挽狂澜,终于创造了奇迹,连胜两局,夺得了应氏杯赛的首届冠军,而正是因为他的胜利,韩国国内才掀起了围棋热,无数少年以他为偶像才投入到学习围棋的热cháo中,从而为rì后韩国围棋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李昌镐,刘昌赫,李世石等一位又一位天才棋手。听了这些,你有没有什么感悟?”讲完了过去的典故,赵林昌向李元豪问道。
“您的意,是不是要求我在以后的比赛中立足于一个字‘拼’?”沉吟半天,李元豪不太有信心的问道。
“怎么是我的要求呢?你的想法就是你的想法!”赵林昌纠正道。
“”李元豪又一次陷入沉默——赵林昌此时的教导和方才崔实源讲的完全是对立的嘛,一个是主张给自已加压,一个则是主张要自我减负,一个强调的是胜利是唯一,一个讲的则是不论胜负结果如何,只要有收获就是成功,那么两个人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
“你知道明天你和王仲明的比赛有怎样的意义吗?”见李元豪默不作声,赵林昌换了个角度继续问道。
“输了,就被淘汰出局。”李元豪答道。
“呵呵,到底是年轻人,想的太简单了,你这样回答,就说明还一直将这盘棋视为你自已与王仲明之间的事情。”听了对方的回答,赵林昌笑着说道。
“呃不是吗?”李元豪一愣——不过是预选赛中的一盘棋,不是两位棋手之间的事情,难道还有别的隐情?再怎么样,这盘棋的xìng质也不可能去和首届应氏杯的曹聂争霸比?
“当然。你应该知道王仲明是业余棋手?”赵林昌问道。
“对,知道。”李元豪点头道。
“你也应该知道他的实力很强,对?”赵林昌再问。
“对。”李元豪继续点头,心想,如果不强,恐怕你也不会特意找我?
“他如果进入本赛,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赵林昌再问。
“这个不知道。”仔细想了想,李元豪摇了摇头,他只是一个还没拿到职业证书的棋院院生,能够打进三星杯的本赛就已经是此刻最大的梦想,哪里敢在这种问题上随便乱讲呢?要知道那可是赢过朴泰衡,吴灿宇的人啊!
“我可以跟你讲,他要是真的打入本赛,以他的实力,进入第二阶段的比赛也绝非没有可能。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赵林昌给出一个结论,再提出一个问题——他并不认为前面的那个结论是对的,但为了激发李元豪的斗志,把问题说的严重些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是一种领导的艺术罢了。
“意味着什么?”李元豪下意识地问道。
“意味着他在三星杯历史上创造一个记录——业余棋手打入本赛并进入十六强!”提高语调,赵林昌郑重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