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刘秀对那些虽屡建军功却缺少治国才干的功臣,不授以实职实权,只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优游享乐以尽天年。如马成,在刘秀征讨河北时,他弃官步行,追到满阳才赶上刘秀。他杀李宪,败隗嚣,破河池,平定武都,曾被封为平舒侯、扬武将军,最后被封为全椒侯。再如马武,他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草莽英雄,但在战斗中却每次都冲锋在前,勇猛无敌,屡立战功。刘秀称帝后,拜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刘秀有一次和功臣饮宴欢聚,他问道:“如果你们没碰上时局大变动,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邓禹首先说:“我年轻时汉代鸟篆文铜壶曾读书求学,可以做个郡文学博士。”刘秀认为邓禹太谦虚,就说:“你是世家子弟,品德志向都很高尚,何愁不做个掾功曹?”其他的人也都一一做了回答。马武则不假思索地说:“我有勇力有胆量,可以当个守尉,专管捉拿强盗。”刘秀听了,笑着对马武说:“你呀,只要不做贼,不被人逮住,能当上一个乡村里的亭长,那就很不错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秀与这些功臣之间的密切关系。尽管如此,刘秀仍只是奖功封侯,而不授予实际权力。
刘秀对这些功臣既督以洁身自爱,又与之其乐融融,难怪清初学者王夫之发出“三代以下,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焉”的赞叹了!
限制外戚权力。西汉二百多年间,外戚曾多次专权,对汉朝统治威胁最大的有两次:一次在开国之初的吕后专政;另一次是西汉末年,外戚王氏由公而王,继而居摄称帝。刘秀少通经史,对此非常熟悉,尤其后一次是他亲历目睹的。与对待功臣的态度相类,他对外戚也是十分谨慎的。
在建国之初,他考虑到外戚是他进行统一战争和巩固政权的依靠力量,因而对外戚也多加任用和封赏。如皇后阴丽华异母兄阴识,在刘秀即位后被任命为骑都尉,改封为阴乡侯;皇后同母弟阴兴一直追随刘秀征战,后任卫尉,赐爵关内侯。但统治稳定之后,刘秀便开始抑制外戚势力,防止他们结党营私。如卫尉阴兴和新阳侯阴就,地位显赫,又非常敬重有才能的人,冯衍就是其中的一个。冯衍能诗善文,尤擅辞赋,颇得阴氏兄弟赏识,彼此多有来往,诸王也格外敬重他。刘秀鉴于西汉外戚交接宾客、扰乱朝政的教训,下令将外戚结交的宾客,皆依法治罪,重者处死,轻者贬官。冯衍也因此得罪,罢官归家,潦倒而死。这样,宾客不敢轻易结交外戚,外戚也不敢轻易招揽宾客了。到他统治后期,对外戚的限制就更加严厉了。在太子太傅的选择上,他明确表示不用外戚阴识,而用正谏之臣张佚。在临终前四个月,他甚至派司空告礼高庙,降太后吕雉尊号,宣布她不宜配食高庙。这样,外戚的参政权力被限制、削弱,威胁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皇权便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力倡教化光武帝刘秀是个儒者皇帝。王莽天凤年间,他曾到长安跟随中大夫庐江人许子威专门攻读《尚书》。但他绝不固守一经,而是力求通览博学。在天下未平、战事频起的时代,他也力争做到一有空闲便学习和研讨儒经文艺。因此,他给人的印象便是“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以儒家方略治理天下。刘秀深知,夺取天下需要勇猛和魄力,靠的是武将,而治理天下更需要远见和卓识,靠的是文吏。因而东汉建立之初,他在用武力平定天下,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来巩固政权的同时,便致力于复兴儒学,注重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统一和稳定人心,造就和选拔治国之才。他下令广泛搜集、整理古代典籍,“采求阙文,补缀漏逸”,他迁都洛阳时,“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辆)。自此以后,三倍于此”。这就为他复兴儒学、推行教化准备了条件。
兴办学校。他在即位后五年(29)就在洛阳城门外兴建起太学,传授经学。饱学之士,接踵而至。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他还亲自巡视太学,赏赐儒生。在他的倡导下,不仅中央立太学,建武年间,许多郡、县也都兴办学校,“兴庠序之教”,而民间创办的私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无论是博士,还是经生,都为儒学的传播、教化的开展进行了人才准备。
选儒生为官吏。刘秀在建国之初便注意“退功臣而进文吏”,这些“文吏”主要是儒生,史称“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他广泛搜求儒生,担任国家重要官职。如《易》学者刘昆、《尚书》学者欧阳歙、《春秋》学者丁恭、《诗》《论语》学者包咸,都先后被任命都尉、大司徒、侍中等重要官职。这些儒生进入政治,不仅辅助朝廷更好地制定和落实政策,而且对经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立德垂训
刘秀是在两汉之际风云变幻中登上历史舞台的。在群雄蜂起的各路豪杰中,“无尺寸之柄”的刘秀何以能够翦灭群雄、重建汉室?在满目疮痍、百业待兴的东汉初年,刘秀何以能够拨乱反正、废旧立新?在身处种种矛盾、道德沦丧十分严重的特殊时代,刘秀又何以能够与民更始、立法垂制?在62年的人生、36年的事业、33年的皇帝生涯中,他给历史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也给历史留下了许多可资总结的经验。
谨厚诚信,克勤克俭刘秀9岁丧父,是叔父把他拉扯长大的。他在叔父任职的萧县读小学,完成启蒙教育,后到长安太学游学,专攻儒家经典。寄养的生活和所受的教育,使他形成了谨厚诚信、勤俭自励的性格。
游学长安后,刘秀回到南阳家乡,操持家业,从事农业生产。刘秀做了皇帝后,每日都是清晨即起,早早上朝,议政讲经,很晚才退朝。处理政务,“兢兢如不及”。太子见他太辛苦了,便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吾自乐此,不为疲也。”
生活简朴,不事浮华他“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他屡次拒绝群臣“封禅泰山”的进谏,直到死前一年,才带领百官,登封泰山。针对秦始皇开始形成并愈演愈烈的“厚葬”之风,他还屡次下诏提倡薄葬。他自己也是这么躬行实践的。在为自己修造寿陵的时候,对窦融说:“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陵池,才令流水而已。”他在临终前,又下了一道遗诏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者。”因而《后汉书·循吏传》称颂这个时期是“勤约之风,行于上下”。
廉政和严政刘秀对于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和行为,坚决打击,严厉惩处,绝不手软。建武十五年(39),刘秀颁布诏书,清查私人所占土地数额、核查户口多少年纪大小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这就是东汉历史上颇有影响的“度田”。但这一政策却遭到地方豪族势力不同程度的抵制。刚刚提拔为大司徒的欧阳歙,世授《尚书》,八代为博士,颇孚众望。但他在任汝南太守期间,没有按照朝廷的命令认真“度田”,并且贪赃千万。刘秀知晓后,立即将他下狱,虽有上千名儒生守候宫阙,请求宽赦,甚至还有人甘愿代他而死,刘秀仍将他绳之以法。他还下令考实二千石的官吏,有虚假谎报的,一律加以处罚,一下就杀了河南尹等守相十余人。
刘秀本来不好田猎,有一次偶然乘兴去打猎,深夜始归,上东门侯郅恽拒关不开,第二天又上了一本说:“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日,如社稷、宗庙何?”刘秀看了,赐了郅恽100匹布,而贬了放他进去的东中门侯的官。洛阳令董宣侦知刘秀的姐姐阳湖公主的苍头(奴仆)杀了人,逃到公主家里。董宣乘公主外出,在半路上抓住苍头并杀掉了他。阳湖公主向刘秀告状,刘秀要处死董宣。董宣大声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刘秀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要董宣向公主赔礼道歉,董宣也不答应。刘秀要武士们将董宣按倒在地,董宣双手撑地,拒不磕头。刘秀笑着称董宣为“强项令”,并赐钱30万。京剧中有一出戏叫《强项令》,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从善如流,虚心纳谏刘秀是个“谨厚”之人,谨厚的性格使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形成自己的决策;刘秀还是个英明之主,英明的原因在于他能够采纳众臣的谏议,从而改正自己的过失。
一次,大司空宋弘奉召参加刘秀的宴会,见宫室内新添屏风上画的都是漂亮的仕女,宴会中刘秀不时注目仕女图,宋弘见状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刘秀听后立即派人撤去屏风,笑着对宋弘说:“闻义则服,可乎?”择善而从,虚心纳谏,使得刘秀延揽的大批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使得刘秀及其所建立的政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决策失误。
广纳贤士,延揽英才。王莽末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各路英豪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人才,各层智士也用疑虑的内心选择着主人。正如马援与刘秀初次见面时所说:“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因而如何对待人才,不仅表明了君主的贤与庸,而且关系着事业的成与败。
在初到河北的时候,刘秀就采纳邓禹“延揽英雄”的建议,开始制定人才策略,聚集人才。称帝之后,刘秀继续贯彻人才政策,为政治中兴与经济恢复提供保障。刘秀政权中的人才十分广泛。从区域结构上,遍及各地,“云台二十八将”有11人来自南阳,17人来自颍川、上谷、扶风、东莱、巨鹿、渔阳、信都等地;从人才来源上,云集各类,有的是与他同举义旗的,如邓晨、李通等,有的是投奔而来的,如邓禹、王常等,有的则是从敌对营垒中争取来的,如冯异、窦融等;从社会层次上,包罗万象,如吴汉曾是“贩马自业”的小商贩,王常是出身卑微的布衣,卓茂则是精通经学的儒生。
诚信相待,用而不疑。24年,刘秀攻破邯郸,诛灭王郎,缴获一大批秘密文件,其中有大量各州郡将吏与王郎互通的书信,但刘秀无意拆看,立即召集众将,把这些文件当众全部烧毁,并宣称“令反侧子自安”。破铜马时,刘秀对来降的铜马将领厚加礼遇,并封为诸侯,这些人心存疑惧,于是刘秀又让他们仍回原部,统领自己的军队。刘秀亲自骑马巡视各部,这些将领都感慨道:“萧王(刘秀曾被更始帝封为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效死乎!”冯异本为王莽任官,刘秀却信而不疑。由于冯异为人正直,办事沉稳,不邀战功,诸将论功时“独屏树下”,人称“大树将军”。后被拜为征西大将军,长期率兵镇守关中,权威特重。有人造谣中伤,说他要当“咸阳王”。冯异知道后,上书请求辞职。刘秀则不信谗言,下诏抚慰他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彻底打消了冯异的疑虑。
刘秀之所以在反莽斗争中异军突起,逐步发展,建立东汉政权,最后统一中国,并创造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与他对人才的重视、信任是密不可分的。
废立皇后,当机立断在是非、优劣之间,在选择定夺面前,刘秀能当机立断,果敢决策。这在他处理废立皇后的事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刘秀最初娶的是阴丽华。阴氏为新野大族,丽华从小知书达礼,而且美貌远扬。刘秀到新野听说了阴丽华的美貌,在长安看到皇帝仪仗队中手执金吾的侍从官的威仪,禁不住感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帝元年(24),29岁的刘秀与阴丽华终于喜结良缘。
婚后,刘秀仍继续致力于反莽斗争。征讨王郎时,真定王刘扬聚兵10多万,听命邯郸王郎,不肯归附刘秀。刘植亲自前往劝说刘扬,刘扬勉强同意,却提出与刘秀结亲的条件。刘扬有一个外甥女叫郭圣通,欲为其择一良婿。于是更始帝二年(23),刘秀令刘植为媒,执雁赍金,送作聘礼,择日亲往真定郡迎娶郭圣通。
刘秀称帝的第二年,议立皇后。他认为阴氏先娶,又雅性宽仁,欲立之为后,但阴丽华认为郭氏有子嗣,又生长王家,坚决辞让。结果立郭圣通为后,立其幼子刘强为皇太子。但刘秀对阴氏始终念念不忘,一直非常宠爱,这便使得郭皇后对刘秀“数怀怨怼”。这种怨怼之情明显违背了刘秀倡导的“宫教”,再加上郭皇后不能同宫内其他妃妾友好相处,也不能很好地抚育其他妃妾的子女。刘秀于建武十七年(41)一纸诏书废除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尽管殿中侍讲郅恽等曾经进言慎待皇后,刘秀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后来,刘秀又同意了太子刘强的请求,废止刘强太子,而立阴丽华的儿子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刘庄,这就是后来的汉明帝。阴丽华后被称为光烈皇后。
56年,刘秀已经做了30多年的皇帝,他自以为功成业就,可以告慰天地祖宗了。二月,他亲自到泰山举行了盛大的“封禅”大典,祭拜天地。四月,回到洛阳后立即诏令改元,把这一年改称“建武中元元年”,以志纪念,并表示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之意。想不到第二年刘秀就去世了,时年63岁。
◎刘秀个人小档案
姓名:刘秀
出生: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
属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