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这一天,是伊朗的光明之日……我们是胜利者……***会战胜一切……”
被迎接到主席台上的樊奕泽,听着鲁哈尼的话,看着下面百万伊朗民众响彻大地的回应,每到鲁哈尼演讲的高。潮段落的时候,天空之中,便有伊朗革命卫队的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飞过,无人机在聚会现场,撒下了大量的鲜花。
持续了几分钟的演讲落下帷幕,鲁哈尼走下了主席台,深入到民众之中。
而这个时候樊奕泽也看到,聚会现场大量的伊朗人正在陆续的离场。
对此樊奕泽有些不解的对身边的女外交官问道:“上百万人来聚会,但总统演讲刚刚结束,就有这么多人离开,是否说明他们对鲁哈尼执政的不满?”
女外交官顿时一脸的尴尬,说道:“演讲结束了,大家也都可以走了,毕竟总统先生不可能与现场的每一个人接触到。”
对于这样的回答,樊奕泽报以微微一笑,对于这样的聚会,他已经了解过了。
这种聚会并不是对宗教的狂热,而是更多为了好玩来聚集了这么多人,是一种典型的娱乐色彩在里面。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群居,需要仪式来释放自我情绪,寻求认同与归属,所以伊朗的自杀率和抑郁症远远少于那些发展直属全球最高的北欧国家。
今天这样的聚会能够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在樊奕泽看来,目的和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聚会的那个时刻。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伊朗国内每年都有数次超过百万人的聚会,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生踩踏或者其他伤亡的事件。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很多问题,如果可以进行比较的话,对比那些欧美国家的足球赛,罢工,大型聚会就动辄骚乱踩踏斗殴,可要好太多了。
第594章 伊朗民情
伊朗这场纪念霍梅尼发动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的周年庆典,从喧闹之中开始,悄然之中结束。
整个过程,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时候是聚会的高。潮,全程都很热烈,结尾却又出奇的平淡。
中午,在享受了一顿伊朗原滋原味的美食之后,广场上,已经看不到聚会的伊朗人,整个德黑兰都仿佛一下子放空了,变得十分的宁静和祥和。
餐厅之中,樊奕泽意外碰到了一个老乡,一个来自老家的国际新闻记者。
只是樊奕泽拒绝了这位老乡的采访要求,还看了一下这位老乡刚刚完成了一篇有关伊朗的新闻报道草稿。
草稿的内容很有趣,用了很多十分现实的词藻来形容伊朗社会,对于今天的聚会,也花费了不少笔墨描写。
出发点也十分的新鲜,标题也十分的有意思:
《鲁哈尼比***安全》
文章的草稿上写了很多伊朗内部的安全情况,都是这位老乡记者的亲自见闻。
在今天的这场聚会之中,他写到:“在伊朗革命日,总共有四道安检关卡,在当地外交官的陪同下,我没有接受安检就过了前面的两道关卡,后面两道安检关卡则是在人群拥堵之中蒙混过关,并且最终站在了距离鲁哈尼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庆典持续了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之中,鲁哈尼站在现场上百万的民众面前,讲台上以及鲁哈尼的身边,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没有用防弹玻璃与民众隔开,不像***在白宫就职演说之中,在大场合的演说之中,都是站在防弹玻璃的后面进行的……”
看了一下全篇的报导,樊奕泽对于这个记者老乡印象不错,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报导。”樊奕泽放下了人家的新闻草稿,问道。
“我想要让国内看到真正的伊朗,不是西方媒体渲染下的伊朗,以后我也会让国内看到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世界。”年轻的记者激动的说道:
“如果不是这一次亲自来到伊朗,我也不敢相信,伊朗这个国家真正的模样,居然和我想象之中差距如此巨大。
一年前,我在五角大楼边上散布,随便拍了一些地铁站两边的宣传画,结果在十分钟之内,受到实枪实弹的美军士兵三次盘问,并且每一次都要求打开相机,检查照片。
对比过去一年在美国的见闻,我感慨颇多,你知道吗?哪怕是在纽约,我晚上出门的时候,我朋友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带枪了没有,没有的话,要带上枪。
那时候我才了解到,美国的警察没有义务保护某一个美国公民,而是保护整个美国,因此出门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报警之后,也不能指望警察会全力帮助你。”
樊奕泽问道:“那你认为伊朗怎么样?”
“伊朗的警察都很懈怠,就算你对警察局拍照,他们都懒得理你,就算你走进警察局,再走出来,都不会受到盘问,平时也很少巡逻,有警讯的时候才会出警,各个都很清闲。”年轻的记者想了想,总结说道:“对比美国,伊朗的警察幸福多了。”
“你是怎么看伊朗现在的国情?核问题对伊朗人真的那么重要吗?”樊奕泽是越问越觉得有意思,继续问道。
年轻的记者对樊奕泽的问题,是来者不拒,虽然樊奕泽没有答应采访,但是在他看来,有时间与这样的人聊天,本身就是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