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龙蛇在野(更名为枯叶蝶 )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元畏鲸道:“事情实在离奇,可是我却摸不着头绪,不知道这船上,究竟发生过什么恐怖的惨事,只好先将死者都海葬了。幸好那船还能行驶,我找到方向,沿着正确的航线回来了。半个月前到了蓟北,在一处沙洲靠岸,然后凿穿船底,把船沉了。在蓟北歇息一夜,第二天鸿雁传书给夏掌轩哥哥,便准备奔赴羊城,谁知道回信说掌轩哥哥不在羊城,跟你在一起,好在离京都不远,就过来找你了。谁知他却没跟你来京都。”说完扼腕,仿佛不胜惋惜。

姜沣道:“夏家的人都是在河湖之上讨生活,从不上岸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元畏鲸答道:“我知道,只盼能在你这里得到掌轩哥哥的音讯,也好寻找。”

两人一时无语,只听得灯花“噼噼啪啪”的爆裂之声,三个人的脸色都阴晴不定,心情沉重,都觉得像压了一块大石。

冬夜的寒风正自呼啸,酝酿着严寒,天际隐隐露出一线晨光。蜡烛成灰,酒宴已残,元畏鲸看看时辰到了,推案而起,竟然拱手告辞了。

他向苏度情深深一躬,说道:“今日得遇小姐,实是三生有幸。畏鲸口出危言,惊了小姐,实在是罪过,小姐容恕则个。就此别过,须知来日方长,也许过不许久,我们自会相见。”

苏度情连忙站起身敛衽回礼,却不知说些什么,只觉得心中怅然若失,怔怔地站在了那里。

对她来说,元畏鲸就像吕无靥一样,给她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连同姜沣也是。吕无靥优雅神秘;元畏鲸大气坚忍;而姜沣呢?却是个恪守古典、惊才艳羡的人。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截然不同,但是,每一个人都精彩万分,各有各的出彩处。那实在奇妙无比。

她隐隐发觉,吕无靥、元畏鲸和姜沣三个人之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她还能觉察出,这种联系是那么的密切、古老。她不知道自己怎么有这种感觉,反正就是无来由地感觉到了,没有理由,也无需解释。

然而,适才元畏鲸所讲述的可怖故事,还兀自在脑海中回旋,死死攫住她。让她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浑身战栗。

元畏鲸向姜沣一揖,两人点点头,心意相通,再无只言片语,又向苏度情躬身长揖,然后说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酒正酣,欢已尽,正是别离的最好时候,两位好自珍重,后会有期。”

说完举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哈哈大笑,转身去了。

园林漠漠,曙光初展,元畏鲸的身影很快没入松林深处。模糊中,只听得他那苍凉的歌声依稀传了过来,唱的却是: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歌声渐行渐远,终于缥缈,遥不可闻了。

第四章菩提

清晨又下了雪,苏度情从迷乱的梦境中醒来,听见了一连串清脆的风铃声。

她披衣起来,走出房门。此刻,雪已经停了,出现了阳光,阳光照在庭院中;小径上、栏杆上、日冕上的积雪已经扫净了。她倚着廊柱,风轻轻地吹拂,院子里,姜沣正坐在一块大青石上,用一把精致锋利的木柄小斧子,劈削一块很大的木头。

她知道,他不是在劈柴……地窖里有足够一冬天所需的烧柴……他是在挑选和观察可以用来制琴的木材。

她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这么通风的庭院中削木料?拿回暖阁去做不是更好么?

他的回答是:“琴有性灵,其质取于树木;树有性灵,其身生于天地;天地有性灵,无形而孕育万物。树木植物是天地精华,虽脱离土壤,其性灵不灭。性灵灭者,不可以制琴;性灵不灭者,还须裸于天地之中,使其接受天地精气的滋养,性灵才得以长存。灵树才能制灵琴。琴有性灵,方能发出远山、流水、天风、落叶、雷雨、湖泊、空谷之音。”

最后,他微微一笑,总结道:“这是我制琴的一个秘诀。”

她想到他的话,嘴角不觉流露出一抹笑意,偎在围廊上,观察着他的工作。

他的动作轻柔,安祥,却有力。手臂屈伸如同流水一般舒展自然,极富韵律。女人看得不禁痴了。他放下一块木料,看看日冕,回过头,就看见了她,微笑着打招呼:“早啊。”她也自微笑,点了点头。

这便是她和他每天早上相互问候的方式。

她已经在这里住了半月有余了,早晨的问候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慢慢的,竟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童贞般的、坚固的默契,每天早上都坚持不懈,从未间断。

半个月来,她每日清晨起床,然后吃早餐;饭后,她会帮助他调琴试音、挑选木料、打下手,或者听他为她讲述琴道。中午,他们共同吃午餐,饭菜很简单,多是素食,她有时候不禁怀疑:他根本从来不吃肉。他在京都的一条繁华的通邑大道上有一家制琴卖琴的小店铺,名字叫做“布衣音乐”。下午的时候,他们多会过去。她喜欢铺子里所特有的那种木料清香,喜欢那里幽静安闲的氛围;那些出入的客人们也大多衣着朴实、面带微笑,谈吐高雅。偶尔就算进来俗客,也必定自惭形秽,不敢高声喧哗。

有时候他们也一同出去游逛京都。傍晚回来,再一同进晚餐。餐后各自回房,多数时候各自看书。有时候他也为她弹奏一曲,或者指点她弹琴。他是个非常温和、非常耐心,有求必应,还非常腼腆的青年人。他们渐渐熟络起来,说话也不像开始一样刻板。但是双方还是保持着必要的礼节。

她喜欢这样的生活,简单、充实、而且极有规律。她甚至也爱上了京都,爱上了他的庭园。这么大的一个园子,只有他、她和一个佣人阿寮三人而已。说到那阿寮,却是一个相貌普通、沉默寡言、手脚利索的中年汉子,除了三餐以及摇银铃召唤的时候外决不出现,平时也不知住在庭园何处。

所以说起来,庭园中其实只有他们两个人住,平日里喧嚣隔绝、悠闲安静,倒也别有一番生活的乐趣。

每个清晨,甚至更早一些,他的庭园显露出没有轮廓的、依稀的图像。随着光线渐渐明亮,那些简朴而真诚的单层房舍、古老的廊柱和谦卑的围栏、宽敞前庭和温良的墙垣,就一一展现出来。

到了冬日阳光最明媚的时候,庭园里充满活力:日冕威严而慈爱,爱戏谑的风铃调皮的欢闹,忍冬草安闲地晒着太阳,屋顶的箭形风标傲然俯瞰……到了黄昏时分,一切又变得忧伤起来,各种器物都如同一曲凝固的音乐,低垂的日色仿佛在赐福这座诗一般的庭园。

每一天,庭园都像一个有生命的活物,向她展示各个时段的魅力。每一天,她都像一个发现了新奇玩具的小女孩一样,坐在栏杆上,入了迷。

至于围墙之外的京都,却是一个跟庭园截然不同的庞然大物。

街上永远都有人,橱窗永远明亮崭新,街巷永远都如同迷宫,迷宫中永远都会突然冒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来:中原人、南方人、高丽人、东瀛人、天竺人、波斯人、罗马人、南洋人、不丹人、甚至还有黑色人。有巨人、侏儒、胖子、瘦子、残疾人、采参者、豪客、乞丐、水手、官员、商贾、僧侣、仕女、诗人、剑客、酒鬼……有轿子、马匹、牛车、布鞋、牦牛、骆驼、骡车、风筝、画舫、舟楫、钢丝绳、独轮车……店铺中兜售家具、香料、古玩、房产、黄金、成衣、鞋帽、美酒、水烟、中药、诗歌、艺术、还有妓女。举目所见,都是宫殿、城墙、宅门、楼阁、园林、旗杆、茶馆、寺院、教堂、亭台、屋檐、清真寺、喇嘛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