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群英三国 > 第127部分(第1页)

第127部分(第1页)

一般的县城守军为多少人?实际上内陆地区的县城一般只有500人驻守!

郡治州府又有多少人镇守?内陆地区的郡治州府非战时也不会超过2万。

说到底,内陆地区远离边境,没什么战争的情况下招募的士卒多了,那纯粹就是浪费钱而已。反而是边军才需要多一些,又比如情况比较特殊的吴越地区,士卒比例会有所上升。

有着五千万人口的大汉,实际上总军队量不过百万开头,而且六成放在了北部边境地区。这些士卒基本上不可能调动的,毕竟北部的匈奴、鲜卑、乌桓、羌人对大汉可是虎视眈眈,有事没事就要南下一趟。

更别说南部吴越地区,被压迫的越人纷纷进入山林之中,成为所谓的‘山越’,最高达到了两三百万人之多,青壮数十万。

时不时的出山劫掠一番,孙吴统治时期,也算是让孙家头痛不已。

另外荆南的五溪蛮、南中地区的蛮族也是令大汉头痛不已,偏生南方开发程度太低,对蛮荒地带的改造能力过于低下,以至于根本没办法有效的清理,只能提高驻军的比例,来抵挡这些蛮夷的入侵。

更别说,经过了黄巾起义之后,如今大汉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四千五百多万人。纵使没有伤及筋骨,那也是大出血了一番,再加上各地经济农田的崩坏,没有三五年的根本恢复不过来,这还是没有其他起义的情况下。

换言之,如今大汉能够调动,而且能够用于征战的部队不超过三万人。不过就算如此,也不会用来专门对付方云,盖因其并未正式宣布,黄巾军的正统在这里。换言之,方云如今的太行山根据地,会被当成一般贼寇来对待,由地方组织清理,除非作恶多端,朝廷才会出兵,逼得太厉害才会全面开战。

考虑到后续还有其他起义的情况,全面开战的可能性不超过千分之一。

需要休养生息的,不仅仅是汉朝,方云也是。十万人的队伍,对于一个小势力而言,太多了,尤其是在这种山林地区,士卒的人数优势根本没办法发挥出来,故而精简士卒就变成了必然,最重要的是,寡妇太多了,事关领地新增人口问题,也不得不这样。

只是看得到这点的,只有那些文人,武将们对于自己麾下的军队减少了这点,自然是非常不满的,于是场面立刻变得吵杂了起来,尤其随着张宁一起加入方云麾下的那部分。

毕竟,裁军的主要对象,其实就是他们!从这点考虑,这次裁军其实也带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

而且军队减少的情况下,政委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许多,方云对于士卒的控制力,也可以得到加强!基于这些理由,就算这些将领再怎么反抗,再怎么抱怨,也没办法阻止方云裁军的脚步!

不过戏志才给了一个更妥善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建设兵团的概念,这应该是在工程营在基础上想出来的,此计一举数得,倒是最好的结果,方云自然是允了下来。

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裁军运动,开始了!(未完待续。。)

ps:  第三章送上,3000字+是作为周末特殊福利,其实也是打算解释一下裁军的必要性,结果不小心就写多了……主角如今处于太行山脉之中,本来就没什么活动的空间,只要扼守关隘几乎没人能够杀的进来,在发展阶段要那么多士卒也没什么用,当然后续还有一些其他解释,敬请期待明天的内容,也希望各位不要喷这章……至少等到明天新章节出现再喷……最好不喷……

今天的份完成,感谢各位的收看!

第7章 一个月之后

第一批五千人的现役部队开始裁撤,对于士卒来说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坏事。

大家当初参加黄巾军,其实本来就是带着一腔热血和信念加入到这支部队来,但眼看起义失败,根据地的建立,也有不少士卒打算离开黄巾军,回到原来的生活之中。

故而此番裁军,军官们或许有点意见,但士卒们的支持使得裁军获得顺利通过。而当初方云也正是看到这这点,才决定裁军的,人心不在军伍之中,何苦强求别人?

真正与自己一条心的,到底还是那批老部下,自己才是他们的信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才是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最终目标,只有他们才是核心战斗力的构成。

这批士卒足足有四万人,后续再从其他六万人里面精简一批信念坚定的士卒出来,大概可以确保麾下的军力达到五六万左右,用来防守现阶段的根据地已经完全足够,甚至可以有一两万的士卒可以作为机动部队,对外作战!

第一批五千人被打散回到了乡里,不管有没有娶亲,都按照方云的命令和数家寡妇组成了新的家庭。方云很期待,过一两年,新一批的子民会诞生在这个世界上。

最重要的是,这五千人也将第一时间转职为农业和工业人口,这对根据地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不管怎么样,粮食的自行生产也是不容忽视的,把粮食寄托给别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与此同时,按照预定。预备要裁军的其他部队。开始成为建设兵团。甲胄开始缩水成为皮甲或者布甲,手中的武器也改为各种工具和农具。对于军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屈辱,但经过慎重挑选出来的这个兵团,实际上反抗程度却是低的可怜,而且主要来自军官!

就如同上文所言,大部分的士卒更愿意脱离战争,当回一个农民或者工人。

没办法立刻回去是一个弊端。但最重要的是方云承诺他们几乎不需要再出战,所以士卒们也就承认了自己建设兵团士卒的身份,开始按照指示开荒和建设。

在这方面,方云正式建设了商业局和农业局两个部门,专门统筹指挥相应的工作。其中又牵扯到统筹学的概念,方云对此了解颇少,只能把现任的农业局局长杜袭,还有商业局局长解媛叫了过来,简单和他们介绍了统筹学的概念,然后又他们自行摸索。鼓励他们总结并编写相关书籍。

不说,解媛或许没什么。但杜袭却是非常的有兴致。说来古代著书立说本来就是流芳千古的美食,杜袭既然是文人,自然也没办法免俗。唯一让他纠结的是,方云要求他不仅要加上标点符号,而且还要用大白话来谱写。

杜袭迫于强权,也是不得不屈服。但却是暗地里面,白话文的,文言文的各写一本。前者是用来科普的,后者却是留着长久保存的。在暗部那里得到情报后,方云倒是很有兴趣,这真正可以流芳千古的,到底是哪本呢?

余幸也有了新的职位,不是顶替解媛当军主簿,而是担任审计局的局长。方云郑重表示,以后一切需要用到钱的项目,必须要制作预算报表,递交审计局审核通过,才能拨款。配合借贷记账法,使得工程项目、行政财政支出等开销减少……当然还要看实际运作情况。

至于监管部门,如何设立,如何划分其权限,如何执法则是重中之重。说难听点处理不好又是一个锦衣卫,但要是限制得太厉害又会失去其建立的初衷。故而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方云还是和下面的文武官员们商量,暂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最重要,那就是立法的问题。

按照很多人的眼里,其实可以继续使用汉法或者秦法便是,再加上如今整个根据地实行的是军管,故而还用不到法律法规,对此武将们并不着急。文臣那边也觉得重新制定有点多此一举,建议以汉法为基础进行修改就好。

但方云觉得,既然是要建立一个黄天盛世,那自然是一切都要重头进行。难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势力,一切就如同白纸一样可以随着他自由的涂抹,自然不能够再让它沾染上汉朝的颜色。否则到头来自己搞了半天又回到了了传统封建时代的套路上的话,那还不如一开始就顺从时代的规则,接受招安然后当个大汉万户侯什么的,那发展起来才舒服不是?

农业局、商业局和审计局三个新兴部门,其实就是全新的尝试。虽然假借军管期间临时设置的部门,用于统筹管理建设兵团和其他部门什么的,实则若是运转得当,自然也会正式成为标准的政府部门。

这点其实戏志才他们也都看出来了,只是对于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新的政治部门,他们也不知道对于未来到底是好是坏,故而他们都选择了中立,直至这三个部门产生实绩之后,才能够作为参考决定下一步要怎么走。

对此,方云也表示默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