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帝国崛起 > 第30部分(第2页)

第30部分(第2页)

朱友贞能得帝位,全赖杨师厚相助,因此对杨师厚大加封赏,封邺王,加中书令衔。杨师厚手握重兵,权倾朝野,日久渐生异心。谁知还未付诸行动,便身染重病,一命归西了。这倒使朱友贞大快其心,还在宫中摆宴庆贺。

朱温的女婿赵岩,趁机劝朱友贞,将魏博镇一分为二,削弱魏博镇的力量,以免尾大不掉。朱友贞便下诏将魏博镇分成天雄和昭明两个镇,天雄镇仍在魏州,昭明镇则在相州(今河南安阳),然后将财物和将士均分给两镇。魏州将士世代据守本地,不愿远走他乡,于是兵变发生,并向李存勖投降。李存勖见此良机,不禁大喜,连忙亲自领兵赶赴魏州,斩首兵变头目8人以威慑兵变将士。同时又将杨师厚的亲兵收为自己的亲兵,以示恩宠。然后又下令严惩扰民的士卒,整顿军纪。

安定魏博内乱之后,李存勖率兵与梁将刘寻展开了决战。刘寻在梁将当中是最有智谋的,在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南)受挫后,认为晋军的主力集中于魏州,其大本营晋阳必定空虚,便想用奇兵偷袭,再回头取镇州、定州,然后平定河北地区。刘寻为迷惑晋军,让人做了许多草人,然后在草人的手上绑上旗子捆在驴背上,驴往返活动在城墙上,就像人在城墙上活动一样,自己则率领主力秘密地去奇袭晋阳。

李存勖知道刘寻用兵诡诈,号称“一步百计”,见刘寻几天都不出战,便派人侦察实情。得知刘寻已经弃城而去时,料到他必定袭击晋阳。李存勖立即派骑兵从后边急追,同时分兵日夜兼程赶回晋阳做防守准备。

刘寻得知晋阳已有准备,只好转兵突围,想东进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切断晋军的粮草供应线。但晋将周德威此时已经领兵来援,抢占了临清,对刘寻形成夹击之势。刘寻退居莘县(今山东莘县)坚壁不出,想伺机再动。梁末帝朱友贞不懂军事,反而下诏催促刘寻速战。刘寻上报情况,认为晋军善于骑射,不宜速战,请求增发军粮,以便持久抵抗。朱友贞却斥责刘寻要粮不是破敌,而是“疗饥”,还派了宦官到前线督战。

刘寻固守半年之后,李存勖为诱其出战,放言要回晋阳,刘寻以为有机可乘,便领兵出战,在晋军优势兵力夹击之下,7万梁兵大部分被歼,刘寻和几十个骑兵逃脱。李存勖乘胜追击,除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外,后梁的河北之地丧失殆尽。

就在李存勖与后梁军队在黄河沿岸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北边的契丹见晋军后方空虚,趁火打劫,常常南下骚扰幽州等地,威胁晋阳的安全。李存勖本想收拾完后梁再对付契丹,现在不得不北向抗击契丹。

920年,李存勖率领以步兵为主力的10万晋军,以寡敌众,在幽州大破号称30万的契丹骑兵。

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正月,李存勖军至新城(今河北无极境)南,与契丹前锋激战,契丹军败。李存勖继续北进,又在望都战败阿保机,契丹兵北逃,李存勖追至易州。天降大雪,平地数尺,契丹人马无食,死者枕藉于道。

不可一世的阿保机不得不逃遁回更寒冷的北方之北。

至此,李存勖已完成李克用的两大遗愿。

最后就是消灭世仇朱温的后梁了。

923年4月己巳日,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因为唐朝对他家赐姓,所以自称唐室后裔,以唐为国号,以示续唐正统。先以太原为西京,定都洛阳之后,又将太原改为北京。建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就在李存勖称帝的那年秋天,后梁主力与后唐军队对峙于黄河北岸,李存勖避实就虚,出其不意,突袭后梁都城大梁。10月2日,李存勖亲率精兵从杨刘渡过黄河,与已经深入敌境的后唐军在郓州会师。紧接着,后唐军队以绰号“李横冲”的李嗣源率领的轻骑兵为前锋,绕过后梁掘开的黄河堤坝所形成的黄泛区,昼夜兼程,于10月9日直捣敌巢,回师救援不及的后梁主力随即投降。后梁灭亡。

后唐军队奇袭大梁,全程600余里,途中攻破中都、曹州,历时9天,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长途奔袭、速战速胜的经典战例。

李存勖意气风发,高奏凯旋歌,用木匣装着后梁末帝朱友贞的首级,祭献于家庙。

经过20年的血战,李存勖横扫六合,一统北方,创下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例:柏乡之战、杨刘之战、胡柳陂之战、德胜之战以及潞州之战、幽州之战。父亲李克用所交付给他的三支箭的遗愿,至此全部完成了,称雄天下的素愿终于实现。

他创造了人间奇迹,同时也达到了他壮丽人生的巅峰。

后唐是一个在战乱中建立的帝国,但建国前后的李存勖却判若两人,前期是那么英武有为,纵横天下,以复仇为己任,但在完成父亲的遗愿后,还矢太庙,也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也还掉了。建立后唐后的李存勖是政治上的白痴,治理国家依靠三种人:妇人,伶人,阉人。他酷爱文艺,对音乐和戏剧尤其痴迷。但最终因爱好而亡身失国,死于伶人之手。虎父龙子40余年建立的赫赫功业转眼之间化为尘土,不能不让人喟叹历史的无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契丹八部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它的崛起对我国的历史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契丹原意为“镔铁”,以此命名族称,可见其民族特性是多么坚固强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在史书上言之凿凿的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契丹部落的始祖奇首可汗,一次乘马沿土河(今赤峰市老哈河)出游时,遇一女子驾青牛沿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而来,在木叶山相遇相爱,配为婚姻,生有八子,遂繁衍而为契丹八部。这个传说显然有些穿凿附会的意味,但各个民族在初始时期都免不了有自己族属的神话传说,不足为怪。但它起码说明一个问题,即契丹八部是互为兄弟的血亲氏族,有着都以白马作为图腾的共同祖先,同时也说明了,契丹民族已经从母权制社会过渡到了父权制社会。

当时进入中原的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后,为了获得马匹和牛羊、皮毛,曾攻打过契丹族,契丹八部也不断侵扰北魏边界,展开掳掠。在整个南北朝时期,整个契丹八部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不断遭受北魏、柔然以及其后的北齐、突厥、回鹘等强邻的压迫,丧失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联合的重要,仍然各自为战。只是到了隋朝末年,突厥势力日益猖獗,不但对中原攻伐不断,契丹八部更是案上之鱼,任其宰割。至此,整个民族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了。契丹八部为了拓展民族的生存空间,才逐渐走向联合。此时的契丹民族的社会形式才进入到了部落长老会议阶段,他们推举了部落联盟的酋长,协调各部落的行动,共同御敌。但这时的联盟还是松散的,不固定的。但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团结起来力量大时,契丹社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另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了,这就是部落联盟的大发展阶段,也是契丹民族告别蒙昧迈向文明的历史时期了。

628年(唐贞观三年),为了摆脱称雄草原的突厥人的侵扰,联盟大酋长大贺氏摩会率八部归顺唐朝。唐太宗高兴地宴请了摩会及各部落长老,并把象征酋长权力的旗鼓赐给摩会。唐朝并于648年,在契丹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八部分置十州,加封此时的联盟酋长大贺氏窟哥为松漠都督称号,赐国姓李氏,各部落长分授刺史之职。

契丹的八部联盟实行长老议会制,还多少存留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联盟的酋长由八部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每三年改选一次。但部落酋长的当选资格,并不是八部轮流坐庄。当时八部中阿大何部最为强大,而大贺氏又是该部落里人数最多的一个氏族,所以大酋长一般就来源于这一氏族,在这里已多少有些君主世袭制的味道了,故史称大贺氏部落联盟。

契丹八部在连年的军事战争中,产生了一位军事首领夷离堇,地位仅次于联盟酋长,唐朝又加封其为静析军副大使。735年12月,乙室活部贵族涅里(雅里)杀联盟长郁捷,继袭松漠都督。重建以乙室活部为主的部落联盟,至此,存在了100多年的大贺氏部落联盟被遥辇氏替代。

涅里推举乙室部的遥辇氏阻午为新契丹八部联盟长,并效仿突厥政权形式,称联盟酋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