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帝国崛起 > 第40部分(第2页)

第40部分(第2页)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争夺汗位

金亡之后,蒙古与南宋也由此开始处于正面冲突状态。

宋将孟珙如约前去接收河南地区的三京(开封、洛阳、归德),蒙古则背弃前约,决开黄河阻挡宋军,并多次在这一区域骚扰宋军,揭开了宋、蒙之间或攻或防的战争序幕。但在窝阔台时期,蒙古军的主力主要放在西征方面,他于1235年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议),决议远征欧洲。因此对南宋,只是试探性的攻击,双方基本处于胶着状态。

蒙古军第二次西征的统帅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术赤之子拔都。一直打到现在的波兰和匈牙利,占领了整个东欧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广大领土。在捷克受阻。1242年窝阔台汗死,4月,讣报到达蒙古军营,大军便乘机回师。拔都则领本部留在钦察草原,建立了钦察汗国(俄罗斯编年史称金帐汗国)。

1246年春,窝阔台之子贵由被立为大汗。贵由继汗位不到三年就死了,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拖雷之子蒙哥为大汗。蒙哥决定由四弟忽必烈总管漠南中华大地的军政事务,另外又派遣其六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1252年至1259年),征服了波斯(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等西亚###国家,旭烈兀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利汗国。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家,经过三次西征,整个蒙古汗国形成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等四大汗国,与中央是藩属关系。

1259年8月,蒙哥汗在进攻南宋时,被宋军炮石射中,死于军中。

“黄金家族”遂陷入汗位之争的混乱之中。由于四大汗王为争夺大汗权位,彼此争斗不已,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远离蒙古草原的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与元中央渐行渐远。

当时,忽必烈正在围攻南宋的鄂州,听到消息后,起初他不愿无功而返,因此对南宋展开猛烈的进攻,南宋朝廷震惊。在南宋当权的,是奸相贾似道,以玩蟋蟀出名。他慑于蒙古军的威力,暗中派人乞和。恰在此时,忽必烈接到妻子的密报,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正调兵遣将,准备继承汗位。忽必烈遂顺水推舟,顺势答应了议和条件:南宋向蒙古称臣,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蒙古,另外每年进贡银帛各20万。

忽必烈于是匆忙撤兵北返,争夺汗位去了。

1260年3月,忽必烈在自己的大本营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及多伦一带),作了一番部署后,一反传统的选汗仪式,先发制人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在都元帅塔察儿、西路诸王合丹等拥护下,自立为汗。建元中统,以造成既成事实。

4月,其幼弟阿里不哥闻知大怒,也在阿蓝答儿、阿速台等支持下,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即大汗位,占据了漠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相比,因为得到了和林传统的忽里勒台贵族们的承认,具有正统性、合法性。但因为忽必烈手握重兵,又有中原汉族地主阶级和一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互不相让,经过4年内战,终于在1264年击败了阿里不哥,夺得了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建都燕京(今北京),改为中都。1271年11月,忽必烈取《易经》首句“大哉乾元”的话,昭告天下,正式定国号为“大元”,年号为至元。忽必烈为元世祖,蒙古尊称薛禅汗。

1272年,他在燕京旧城的东北筑新城,建设宫殿衙署。改都城中都为大都。

元朝的政治重心至此南移,政治目标也完全转移到中原来了。

攻灭南宋

忽必烈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后,野心勃勃,他要建立庞大的帝国,因此就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当时,在欧亚大陆上,往来驰骋的都是蒙古人的骏马,而只有在中原帝国传统的管辖区域内,还有一个偏居一隅的南宋政权,在苟延残喘。

这种情况,对于以战为乐的忽必烈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1267年,忽必烈决定再次大规模南下攻宋,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此一时也,元朝如旭日朝阳,喷薄而升;而南宋,则犹如枯藤、老树、昏鸦,毫无生气,只有哀鸣。虽然也出现了如文天祥这样杰出的抗元名将名臣,但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阻止不了整个帝国向更深的黑暗里滑落的趋势。

在宋元长达5年的战争中,忽必烈采取大迂回、大包围、大进攻的策略,直取四川、云南,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南宋前后左右受敌,抗元防线上只剩下了西北的襄阳和樊城,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防重镇。“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如若元军攻下襄阳、樊城,则南宋门户洞开,形势会急转直下。因此,双方在襄阳都投入重兵,展开激烈的攻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元襄阳之战。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元军围攻襄、樊两城的战斗从1267年冬开始。

南宋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11月,为打破元军的包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元军,但被元军打败,宋军伤亡惨重。1269年3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元军作战,又被阿术打败。7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到元军的伏击,宋军大败。9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增援襄阳,元军水陆两军迎战,宋军又败。

就这样,宋元两军在襄樊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终因元军包围之势已成,南宋几次救援都未能成功,只好困守襄阳,败局已定。

襄阳被围6年,粮尽援绝,城中军民析骨而炊,以纸为衣。多次向临安泣血求救,贾似道却隐匿军情,始终不派援兵。1273年正月,樊城首先被元军攻破,守将牛富率众巷战,身负重伤投火牺牲。荆湖都统制范天顺力战不支自杀。守将吕文焕孤立无援,于是献襄阳城投降。

襄阳既失,南宋长江一线及以南的所有防线,从此处于极其被动的地步,而最要命的是,襄阳失守,严重打击了南宋的民心士气,南宋灭亡的丧钟敲响了。

忽必烈遂派丞相伯颜督率大军,以降将吕文焕为前锋,由襄阳顺汉水而下,进入长江,很快攻下鄂州。南宋守将或败或降,沿江重镇,相继陷落。

值此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贾似道借母亲去世之际,不思国难将至,反而乘机大摆排场,炫耀自己的权位。不久,度宗驾崩。贾似道遂立年仅4岁的赵显为帝,继续操纵着南宋大权。

1275年,在朝野压力下,贾似道不得已亲自督师抗元。13万宋军,从水路出发,船只首尾相接达百余里,辎重无数。队伍开到芜湖(今安徽芜湖),胆小如鼠的贾似道就迫不及待地派使者去元军大营议和,请求称臣送岁币。遭伯颜拒绝,元军很快进兵至安庆(今安徽安庆)、池州(今安徽贵池),宋军士气早已丧失殆尽,一触即溃,后方督战的贾似道也惊慌逃窜。

贾似道兵败之后,元军主力顺长江东下,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