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两人下了车,一起朝老朱粉面馆走去。
老朱粉面馆位于一条胡同之内,这条胡同有一半是做餐饮生意的,从一大早就有许多人来来往往,包子啊,粉面啊,豆浆油条啊,五花八门,几乎什么都有。
老朱粉面馆的老板是一个被人称为老朱,六十多岁的老者,经常穿一件蓝色的外套,除非是天气太热,否则的话,很少见他脱下来。
老朱一脸的憨厚,在这条胡同里经营了七年的粉面馆,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许多人因为听说他的粉面很好吃,还大老远的跑来吃。可惜的是,人多了之后,老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的徒弟不可能不帮忙,因此,能吃上老朱亲手煮的粉面,并没有多少人。
尤其是最近一年,老朱很少亲自动手下厨,要想吃上老朱亲手煮的粉面,除非是运气好,杨天之所以和老朱认识,也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
有一天傍晚,杨天吃过晚饭之后,一个人出外散步,走到天黑的时候,正好来到了这条胡同里。
一般来说,晚饭很少有人吃粉面,这条胡同虽然有二十多家大小不等的菜馆,但要说这时候的生意,却都比不上老朱粉面馆。
杨天路过老朱粉面馆的时候,见这里竟然还有人在排队。他觉得这里面定有古怪,便排了十多分钟的队,终于吃上了一碗牛肉面。
那碗面好吃是好吃,但在杨天看来,却远远还达不到顶尖水准。
于是,他就把伙计叫来,问这碗面是谁做的。
那伙计说是小师傅做的,他一听,就觉得这其中定有蹊跷。
既然这家粉面馆叫老朱粉面馆,那个小师傅想来不会是什么老朱,所以,他就让伙计去把这个老朱请来,要当面向他请教请教。
那伙计去了不到五分钟,便把老朱叫来了。
杨天见了老朱,就说我要吃你亲手做的面,这话不但遭到了店里客人的讥笑,还让店伙计以为杨天是来捣乱的。
老朱把小伙计叫退,对杨天说自己现在很少亲自下厨,让杨天多多担待。
杨天当时也是一时脑热,就说自己也会煮面,要和老朱比试比试。
这话一出,店里的伙计差点操起了家伙,老朱见杨天不像是挑事的人,而且也有一段日子没有亲自下厨了,便答应和杨天比试。
两人同时煮面,用了差不多的食材,然后互相吃对方煮的面。
杨天吃了老朱煮的面之后,翘起了大拇指,甘拜下风,老朱吃了杨天煮的面之后,虽然觉得味道有些怪怪的,但论手艺,绝对要在他的徒弟之上,当时也就赞了杨天几句。
没想到的是,杨天第二天再去老朱粉面馆吃面时,老朱像是一直在等他,大老远看到他的身影就迎了出去,还亲手下了一碗面给杨天吃。
从此以后,两个以面会友,虽然不经常见面,但也成了忘年之交。
这件事杨天并没有告诉于添,只说自己和老朱认识,还说要把于添介绍给老朱。
两人到了老朱粉面馆外,伙计一见杨天来了,像是看见了亲爹似的,把杨天请进了馆中,于添顺便也沾了光。
自从杨天和老朱认识之后,老朱特地给杨天留了一个位子,无论是谁,来头有多大的客人,都不让坐。
据说前两天有个当官的,曾因为这件事还与店里的伙计吵了一架,后来老朱赶到,好说歹说,才把那个当官的劝住,还亲自给对方下了一碗面。然而,杨天的那个位子,老朱也没让那个当官的坐上去。
这次于添交上了好运,不但不用排队就能吃上牛肉面,还坐到了杨天的对面,而杨天的对面原本没有椅子,是那伙计看见于添和杨天一起来的,所以才去给于添搬来的。
因为杨天每一次来,都要由老朱亲自下厨,所以杨天也不敢经常来,前后也就来过七次,而这一次,他想让于添尝尝老朱的手艺,所以就等着老朱。
老朱是从外省来的,住在距离这条胡同一公里外的地方,只要一个电话,老朱很快就能骑着那辆有了一些年代的自行车赶到。
杨天等了一会,不见老朱踪影,不觉有些奇怪。
就在这时,伙计拿来了一个手机,说是老朱打来的,要杨天接听。
杨天拿了手机,便听得老朱在电话里说道:“小杨啊,我这边有点事,要不你过来吧,反正你也没有来过我家,就借这次的机会咱们好好的聊一聊。”
杨天想了想,说道:“好,我去你家。”
将手机还给伙计,问清楚了老朱所住的地方,便和于添一起离开了馆子。
当于添开着车子来到老朱所住的那座老楼外之后,却见这里停了一辆轿车。轿车虽然不是很高档,但车牌号颇为古怪,数字为1953。
于添的目光突然微微一聚,瞬息又恢复了正常,说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