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加油吧!吃货! > 第91部分(第2页)

第91部分(第2页)

小阳顿时就不淡定了。这么小的孩子能跟着难民一起从南郡逃到他们海华县,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于是他立刻站起身跟李捕头商量:“李大哥,我能不能把这三个孩子和他们的奶奶接进来?他那两个弟弟太小了。”

李捕头有些为难,但架不住边上的朱海和白明华也跟着央求。索性也就点了头。毕竟这些人经过白明华的诊断全都没有疫病在身,最多就是染个小风寒,进来也无所谓。早晚也是要进城的。

担心还是会有的,所以朱海没有让小阳跟着出城,而是跟白明华带着赵亮迈出了栅栏。然后让那个孩子领着,奔了其中一个帐篷。

对于这老少四人被城里的人接走,有好几个难民过来阻拦。他们很担心来接人的这三个人会把三个孩子给卖掉。这种事他们这两个月遇到了好几次。本来队伍里的好几个孩子和没了就家人的女人都被人牙子给拐走了。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便都是精神支柱。他们不嫌累赘地把三个孩子和一个身体越来越不好的妇人带到这里,怎么可能就是为了被别人拐去!要知道这三个孩子可是村儿里唯一教书先生的儿子。

最后还是白明华给孩子们的奶奶号脉之后,说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人过不了今年冬天。这些村民才放人离开。毕竟对刚才给他们发粥和施药的人,心里的抵触还是很小的。

赵亮将孩子们的奶奶背到背上。感觉就跟没背什么东西差不多,用他的话说那就是还不如一袋苞米重。白明华抱起那个两岁的娃子,朱海把另一个孩子抱起来。然后领着那个六岁的娃子进了城。

进了沐阳饭馆的小院儿,白明华放下孩子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赵亮一会儿去他们药铺拿药。然后煎给这位妇人喝。至于三个小娃子的问题不大,就是缺乏营养,慢慢补就行了。

小阳跟着跑出去询问那妇人的病情,白明华老实地回答:“她能坚持到这儿可见都是为了三个孙子。她邪风入骨,要是不医治真的拖不过今年冬天。就算每日喝药加上食补,也会留下病根,不过尚且可以多活个几年。小阳,你和朱海是想收养这三个孩子和他们奶奶?”

小阳揉了揉鼻子:“这还不好说。就算我想养人家也未必同意。不过暂时收留他们是没问题。如果他们要离开我也阻拦不了哇。”

白明华一笑:“过两天你找机会跟那妇人说说吧。那三个孩子的爹娘已经不在了,以那妇人的身体根本不能再长途跋涉回南郡了。留在你们这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你不是早就羡慕王林懂事听话么。我看这仨娃子也差不了。”

小阳叹了口气:“懂事倒是真的。”不过除了偶尔惊讶的时候瞪大了眼睛,剩下的就连难过流眼泪;那六岁的娃子都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这么大点儿的孩子,遇到这么大的灾难不是应该哭应该寻求帮助吗?为啥他是一面瘫呢?

130:加油吧!吃货们!

面瘫娃名叫白贤。的确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主儿。可他越是这样,大家伙儿就越是心疼。尤其是这孩子每天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先自己去喂两个弟弟,然后再端给奶奶,最后才是自己吃,让大家伙儿都从心往外地赞叹这孩子实在是被教育得太好了。

两个奶娃子的年纪本来是应该会说话的,可来了小院儿两天了,大家伙儿谁也没有听过他们俩的哭声。为此朱海让白明华仔细地给诊治了一下,确认不是嗓子有问题之后,小阳就皱了眉。就连白贤在内,这三个孩子应该是一定的创伤后应激性障碍。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还是三个孩子。而且他们不哭不闹无法发泄,说不准就会积郁成疾。他尤其担心白贤,万一这孩子一辈子就是面瘫脸可肿么办?!

看看,在短短两天的相处中,小阳就已经为仨娃子的将来担心了。

关于收养孩子的事小阳先跟朱海商量了一下。然后又回村儿跟爹娘和兄嫂讨论了一番。大家的意见都是一样的,如果三个孩子的奶奶同意,收养这三个孩子没有问题。就从这三个白字的父母先救老娘再救孩子而不是自顾自地逃出来。再从这位妇人能带着三个这么幼小的孙子逃难不离不弃。就知道这白家的家教实在是难得的好。根如此,苗在老朱家也不可能歪。

香花嫂决定先去跟白贤的奶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他们以为,妇人可能会比较坚持。毕竟被别人收养之后孩子们就会改名字。但意外地妇人只是略微地皱了下眉头,然后就答应了。这让香花嫂在内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小阳在门外偷听到这里,忍不住拉住朱海进了屋。“大娘,您有什么条件可以尽管说。”

妇人微微一笑:“我的身子骨儿我知道。我白家没有三亲六故,我若意思,小贤他们兄弟三人就没人照顾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好人。所以放心让他们跟着你。我也没有什么条件,我相信你们会对他们好。这就够了。”

香花嫂听完之后,立刻拍了一下朱海的肩膀,然后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朱海马上就点了头,然后立刻跪倒在地:“若是您不嫌弃,认下我这个儿子可好?”

妇人被朱海这一跪给吓了一跳。再听完这句话,眼泪一下子就掉了出来。想到儿子,想到儿媳,想到他们最后奋力把小贤举出水面的情景。一直忍耐地伤心和绝望突然间涌了上来。连带着,一直在妇人身边熟睡的两个奶娃子听到奶奶的哭声,也跟着嚎啕不止。弄得屋里的几个人都掉了眼泪。就连门外听音的人也不例外。

白老夫人自从认下了朱海这个儿子和小阳这个儿媳妇,日子就这样安稳地过了起来。虽然每天都会在噩梦中惊醒,然后忍不住一个人掉眼泪,但却觉得比之前带着三个孙子担惊受怕,不敢卸掉身上力气的时候好过得多得多。尤其是看到自己这对干儿子对三个孩子的喜爱程度,还有店里其他人的态度,她就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既然认下了干儿而孩子们的长辈还在,所以小阳和朱海他们办的是过继的手续。事情在李捕头和田靖岩的帮忙下顺利异常,虽然人头税神马的必不可少,可至少没人敢收他们的“小费”,这就已经省了不小的费用了。要知道那句“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话可是十分在理的。

通过老朱家收养难民孩子的事儿,海华县有不少没有子嗣的夫妻或者是夫夫想要也去收养孩子。结果当然是让他们失望的。其他孩子不是有父母带着就是有叔伯带着,而这些人当初对非亲非故的白家祖孙四人都那么护着,又怎么会卖儿卖女。而且这新人大多数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过了这个冬天,他们就要返回南郡。毕竟他们的根在那里。

通过王大人跟城里的富户相互协商之后,决定将城北的一处旧宅腾出来安置这些难民。那旧宅是县城首富金三爷的,不过因为他本人不在那里居住,所以一直闲置着。本城最有钱的人都出了力,其他人自然不会太吝啬,基本上数得上的买卖铺户都掏了一些银两。有的还答应让这些难民里的壮小伙子到自己的店里工作,总不能平白就这么养着吧?

难民的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小阳听听说朝廷的拨银下来了。分到人头上,一人有两吊,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