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 第五节 琵琶一曲 十面埋伏(第1页)

第五节 琵琶一曲 十面埋伏(第1页)

且听琵琶弹“埋伏”

在项羽的败亡之中,“十面埋伏”之说相当流行。今天一些写汉代的书还说韩信用“十面埋伏”打败了项羽。但是,这一说法并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正史的记载。

有关“十面埋伏”的记载有两个:

一是《前汉书平话》:“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里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

《前汉书平话》今已失传,作者当是元人。

二是琶琶大曲。十面埋伏为琵琶曲,有些曲谱记载它的曲名为《淮阴平楚》或《楚汉》。今传《十面埋伏》分为十段: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

明人王猷定(1598-1662)《四照堂集》卷八《汤琵琶传》中已经有了和“十面埋伏”相似的记载,可知十六世纪之前,此曲已经在民间流行。

因此,历史上并不存在韩信用“十面埋伏”打败项羽之事。

我们刚刚讲过,项羽半夜突围时带了八百名随从,顺利突围,直到天亮,才被刘邦军团发现。如果真有所谓十面埋伏,项羽八百人又怎能逃了出来?

项羽最终是败在刘邦的战略包围之中。项羽本人所说的“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确实是实话,但是,局部战场的胜利无法改变整体战局的被动处境,项羽最终被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所累,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失败。

冷眼高祖哭项王

项羽自杀之后,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以鲁公礼安葬了项羽,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项伯等四人还被封了侯。

刘邦确实很会做秀。汉二年他一出关,就接受他人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且大哭了一场。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讨伐项羽的口号。与自己为敌数年的项羽一死,他又立即为项羽举行葬礼,还大哭了一场。

可是,《史记·汲郑列传》讲了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了汉朝。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只能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代的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刘邦于是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

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为项羽举行隆重葬礼、为项羽大哭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以及他内心对项羽的忌恨和心胸的狭隘。

项羽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但是,人们并没有按照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去看待项羽,人们仍然称他为英雄,或称他为悲剧英雄,或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名诗赞扬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人臣之才,却错居入主之位;是可用之人,而不是用人之人。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但是,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忏悔意识,项羽霸王别姬的悲凉,项羽英雄末路时宝马赠亭长、头颅赠故人的豪爽,都使他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项羽为反秦斗争所作的卓越贡献,值得高度肯定。项羽失败的诸多教训,值得今人永远记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