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61章 迟春早的自我怀疑(第1页)

第661章 迟春早的自我怀疑(第1页)

孙朝阳意外:“我在东京将近一年,现在文坛上又怎么了?”

迟春早笑了笑,正要说话,楼下就有人在喊:“爸爸,爸爸。”

二人探头朝下看去,却见下面停着一辆白色天津大发。迟教授的儿子迟早和儿媳妇站在车前喊,他们是来接老爹下班回家的。

迟春早收拾好公文包,道:“朝阳,让迟早送咱们过去见陆遥吧,我们路上聊。”

孙朝阳看着小迟新买的面包车,忍不住赞道:“小迟,可以啊,都买新车,成资本家了。”

迟早腼腆:“我算什么资本家,都是我媳妇儿赚的钱,咱就是一吃软饭的。”

迟早的媳妇揍了他一记:“不许这样说自己。”然后道:“爸爸,朝阳,上车吧,等会儿到我的店,我办招待。”

孙朝阳嘿一声:“你们的进步真快啊!”

上了车,迟教授得意地介绍其儿子和儿媳妇的情形。

原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儿子迟早倒还是不错。他在央视那边学摄影学着当播导,虽然月入几十块,但总算走上正轨。最重要的是解决了编制问题,吃上了公家饭。

至于他对象,则自己开了个饭店做生意。生意刚起步的时候没钱,是迟春早把所有的稿费和积蓄都拿了出来,不足部分还找人借了些。

不得不说,小迟的媳妇做生意是块料,一年时间不到,连本带利都赚了回来,还攒了不少钱,买了车。

然后,两个小年轻就结了婚。

小迟媳妇笑道:“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打鼓,家里拿了那么多钱出来,如果赔本,只能去跳河了。不料,第一天开张,吃饭的人就从早排到晚,一刻也没办法休息。到晚上的时候,我和小迟数钱,数着数着,手都在颤,实在太多了,一天赚的抵得上普通人一个越的工资。这做生意……来钱真的是太快了……”

是的,八十年代要想发财,首先胆子得大。你也别想有的没的,一个字,莽。

北京城地方大,人口多,但因为当时的人胆子小,加上思想观念陈旧,让去做生意,还有些害怕。加上当时个体户也不是个好名词,很多时候和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杂人员等同,大伙儿也抹不开面儿。所以,街上的馆子也少。只要你敢开,瞬间就能被食客挤爆。

小迟媳妇说她虽然是个没心没肺的北京大妞,可看到这么多钱,心里还是害怕。倒是小迟混不吝,道,管他呢,有钱就有快活吗,咱们以前在街上混的时候怕过什么,快活一天是一天吧。

于是,一年下来,二人什么都有了,连车都买上了。如果不是因为巷子窄,停车不方便,他们也不会买天津大发这种微型车,直接上丰田牌轿车了。

小迟媳妇说,迟早平时要上班,一下班回家后就在店子里帮忙,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小迟笑道:“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创造美好家园嘛。现在生意好,实在忙,等明年,咱们再要个孩子就齐活儿了。”

看到二人开心的样子,迟教授一脸的慈祥。感觉生活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叠剪报递给孙朝阳。

说是简报也不准确,应该说是收集的最近各大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做成一个个册页,又标注了发表的时间和刊载在哪本杂志上面。

都是中短篇小说。

孙朝阳一看,都是八十年代的中青年作家,不是太有名气,至少不是如陆遥和自己这种顶尖的,看他们的作品干什么呢?

见孙朝阳疑惑,迟春早道,自己是文学研究家,除了要研究最优秀的,如茅盾奖和鲁迅奖的得主外,对二三流作家也要关注,甚至是重点关注。

道理很简单,超一流第一流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已经固定了,文学上的成就也不用赘言。而新一批青年作家正处于探索期,每每会给人惊喜和惊悚。新的文学流派和新的写作手法,大抵都会从这批人之中产生。

关注他们,对于未来文学潮流的走向心中也有个概念。

迟春早对孙朝阳道:“先前我说过,最近的文坛还真有点群魔乱舞的意思。我这么说你大约不是太明白,先看看。”

孙朝阳心中倒是好奇,就翻开了其中一个短篇小说读起来。读了两页,脑子里顿时嗡一声炸了。

“稀奇,真是稀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