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四众自受了菩萨教训,转投大路西行,一路又是餐风宿水,历经艰辛,却再没有开口喊苦喊累的人。
究竟他们是心性已改,还是暂时忍耐,还待别论。
行走多日,时节入春,队伍忽遇高山挡路。
唐僧遥望,勒马停鞭道:“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党。”
沙僧、八戒暗自笑笑,这老和尚何时有预料凶险的本事?
唯是长了教训,知道菩萨离去后,接下来必会有劫难等他,心中害怕,故而在此做起先知。
白龙马前的孙行者,亦是没理,自顾自往前走着。
唐僧尴尬,叫喊道:“悟空,咱们慢点走吧。”
如此,行者才有反应,回过头来,疑道:“怎么就要慢走了?”
语气是平平淡淡,可意思显而易见,质疑唐僧的决定。
唐僧神情略僵,心中别扭但又不敢上情绪,顿了一下道:“这…小心驶得万年船,哪怕是寻常山野其中凶险亦不少,前方高山险峻,咱们慢走也好妥善应对。”
“啊…你说的倒也在理。”行者眼神放空,不甚在意。
他最近魂灵的伤势开始愈合,迷失的记忆偶尔冲破闸门,断断续续出现在脑海,甚至以朦胧梦境的形式复现。
可能是他走运,最先清晰的记忆竟然是大闹天宫的经历。
行者再稍微默不动声地与另外三人聊闲,就差不多把自己怎么加入取经的过程整合出来了。
当时舒心。
要命的是,他很快又做梦,模糊想起另一种大闹天宫的经历。
两者间差距也不大,问哪里不同,梦境里的“他”好像有同伙,还被一块儿镇压了!
行者傻眼了,哪种经历是真呢?
若后者是真,那位同伙又哪儿去了?自己要不要救啊?
【但无论怎么算,自己好像都不是好人呐】
行者为此情绪不高,近来心情恹恹。
落在旁人眼中,就是他这位“孙大圣”闹脾气了。
故而,唐僧听着行者漫不经心的敷衍,心中并不好受,却又不敢挑刺儿。
负面情绪不从嘴里说出来,可就一直在心里憋着了。
沙僧有眼色,赶紧告慰道:“师父,马前有我兄弟三人伺候,怕甚妖魔?放心前进吧!”
八戒也出面:“是啊,师父。真有妖怪出现,叫师兄前面顶着,安啦安啦。”
有了台阶下,唐僧这才策马前行。
到底内心郁闷,唐僧这一路本是愁眉苦脸,却是离近那座高山,唐僧发现原来是座好山。
只见,群山隐现于流云之间,玉带般的雾霭缠绕山腰,青碧色云气蒸腾如沸,将整片山脉笼罩在朦胧仙韵之中。
山间奇花异草,珍禽瑞兽,数不胜数。
唐僧双目发亮,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都不似此山好景,幽趣非常。可是相近雷音不远?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