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荆北的影响力,虽然在士颂新法的推行下有所下降,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何况士颂的新法就是为了对抗他们,他们的家族底蕴,能控制和影响的百姓,远超士颂的估计。
还好,若非庞统把事情做得绝了,就连庞家,也想要投靠曹操。
至于家族中已无男丁,又在士颂手上犯过错的黄家,黄承彦这次倒是不知道听了谁的劝,居然也带着黄家仆从家丁,携带大批的物资南渡。
另外便是马家和蔡家。
当时马良生死未卜,马家只剩下一个马谡,自然是全力以赴,跟着士颂南下。
倒是当时蔡瑁被家族内部逼迫,要求倒戈的时候,蔡瑁杀出家宅,率领水军接应最后一批军民渡江,的的确确,让包括士颂在内的所有人有些意外。
但蔡家不只一个蔡瑁,也不只一个蔡峰。
蔡家由此分裂,一部分人南下归了士颂,另外一部分人,则在曹操手下聚集。
于是,有着荆北诸多家族辅助的曹仁,再加上本来就在士颂手下待过一段时间,但一心投靠曹操的华歆。
荆北整体的局面,很快就被他们给安定了下来。
当百姓发现,他们又回到了过去那种,生活没有期望,命运无法改变的悲凉日子,自然想要反抗。
但曹仁和这些大家族早有防备,他们的抵触和反抗,带给他们的,只能是更大的伤害。
两年过去了,对于这些被留在荆北地区的百姓而言。从前士颂的统治时期,仿佛一场美梦,如今,却是梦醒时分。
所以,暗组的人偷偷来到荆北后,不论是在南阳郡的宛城,还是南郡的襄阳。他们的第一步工作,便是去收集整理信息。
这些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改变的百姓之中,有哪些人,是可以成为鼓动的目标。
又有哪些人,是那种明知道有机会可以离开荆北,却依旧犹犹豫豫,无法抉择的人。
这个步骤,花费了约莫三、四个月。
也就是在士颂处理台湾土着转移交州九真郡的时候,暗组的人,把他们收集到的情报交给了马良。
同时,在西面的连接汉中地区的山上,黑塌发动了诸多上庸蛮族部落,在原来的山路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别的不说,即便是转运货物比较艰难,但若是两手空空的百姓,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进入山区之后,在益州境内的山道上。则由益州的黄权,组织筹备粮食和生活物资,全部都交给了板楯蛮出身的王平、马忠等人。
他们会在百姓转移进入川中的山道上,沿路设置补给点,如同后世的马拉松比赛一样,沿路都会有人为参赛选手提供照顾。
甚至考虑到,很有可能百姓是拖家带口转移进入益州,马良甚至从武陵书院里,组织了一批医学生,在比较大的补给点,设立临时医疗站,保障这些百姓的健康。
说起板楯蛮出身的王平,对于士颂而言,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个王平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作为马谡的副将,和马谡一起去守街亭的那位。
可惜马谡不听他的劝说,非要跑去山上安营,导致最有希望的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
而这个王平,便是板楯蛮少数民族出身,是板楯蛮中“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王突的长子。
王突以及他的家族,在板楯蛮中,本来只是一支中等偏下的存在,在士颂的有心扶持之下,如今,也已经成为了米仓山中,板楯蛮各部最强的存在。
当马良把王平的名字报给士颂的时候,士颂一开始还以为是重名。
到后面联系历史一想,才把这个王平给对上号。
历史上的王平,在蜀汉时代,绝对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他没有想到,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落到自己的手中。
至于马忠,也是蜀汉后期,诸葛亮手下的重要将领。
现在嘛,两个刚刚出道的年轻人,在马良麾下,参与到了这次转移百姓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他们的职责可不仅仅是做好后勤的准备,在山路之中,引导百姓转移。
他们,也需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一旦楚国这边动手转移百姓。曹军那边反应过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曹军必然会有追兵,而如何挡住追兵,和追兵在山路之上纠缠,甚至消灭这些追兵,马良是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