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是客气。
他过年离开太原府,返回长安,这一来一回的至少有个一月不在太原府。
然而,这里所有自己出发前,安排好的事情。
不但井井有条不说,城内的各项工程进度,也超出了他的预料。
其中要说没有孔颖达他们三人出力,李承乾是不相信的。
闻言,孔颖达三人却是不敢端着老师的架子,纷纷举起酒杯。
“太子殿下客气,老朽几人也不过尽些本分,一切还是帝国大学的那些贤能才干,令人敬佩,殿下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去帝国大学的校区看。”
“眼下那边。。。。。。老夫说句大不敬的话,国子监,在这帝国大学的面前,当真是连提鞋都不配!”
孔颖达满脸激动。
他是儒家传人不假,但新学给帝国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带来的最为直观的体现,却是他这个儒学传人,也不敢逆流自私,抨击新学。
若不是觉得“国子监在帝国大学面前,连屁都不是”这句话,有失体面。
怕是此刻早已经脱口而出了。
“殿下,如今帝国大学已然建成,校内各个学院想要入学的学生,规模更是超过了两千人,只要悉心培养,不出两三年,帝国大学必将成为大唐的又一圣地!”
李纲接话,目光看向此刻英姿勃发的弟子李承乾。
眼中满是亮光。
周围一众下值之后,纷纷前来阳成宫拜见太子,被留下一同用膳的太原府官员们,也是纷纷附和点头。
赞扬声,让坐在李承乾一旁的李泰,李恪,还有李佑,李愔这些弟弟妹妹,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咳咳,诸位的夸赞,孤就暂且领了,但是,孤还是要说,眼下的一切,在孤看来,也不过只是刚刚开始罢了,算不上什么多么值得大肆赞颂的成绩。。。。。。”
李承乾话音刚落。
坐在另外两桌的太原府官员,以及坐在李承乾这桌的王铭,王青云父子,已然是默契的放下了筷子。
李佑,李愔,李恽,李贞四个新来的皇子,还有鲁王李元昌见此,原本还准备夹菜的手,也不由一顿。
急忙有样学样。
“如今历经半年,我并州道境内主要的官道都已经全部修缮完成,河道也都已经清理和拓宽,尤其是太原府附近,哪怕是不太夸张的雨雪天气,交通依旧畅通无阻。”
“接下来才是我们并州道真正发展起来的黄金时间。。。。。。”
“王铭!”
李承乾一开口,刺史王铭便是立刻站起。
“眼下太原府的情况很好,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生产建造,你记一下,孤做如下部署!”
长孙无忌还有些愣神。
而坐在自家父亲身旁的王青云,却已然是迅速的从怀中摸出来一个小本本。
又拿出来一根早就削好的铅笔。
递给自家父亲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