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听后,微微点头,手抚长须:
“大明国运,系于苍生。陛下若想江山永固,需以仁心治天下,轻徭薄赋,安抚民心;朝堂之上,当杜绝朋党之争,选贤任能。如此,方可保得太平。”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自记下。
众人又在武当山上逗留了些时日,
期间,张三丰向朱元璋展示了一些道家养生之法,
还传授了一些拳脚功夫给随行的护卫,让他们受益匪浅。朱元璋见此行收获颇丰,便准备启程回宫。
临行前,他向张三丰奉上厚礼,以示感谢。
张三丰却推辞不受:“陛下心意,贫道领了。只是这些身外之物,贫道无用,望陛下将其用于造福百姓,便是对贫道最大的谢意。”
朱元璋心中对张三丰越发敬重,再次行礼后,带着众人下山。
一路上,常遇春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朱元璋打趣道:
“常将军,今日可吃瘪了吧?往后可得学着收敛些脾气。”常遇春挠挠头,嘿嘿一笑:“陛下,俺知道错了,这老张道确实厉害,俺服了。”众人闻言,哄堂大笑。
回到宫中,朱元璋依着张三丰所言,开始着手整顿朝堂。
他严惩结党营私之徒,选拔清正廉洁之士,又下旨减免部分地区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一时间,大明上下气象一新。
而常遇春经此一事,也收敛了许多,在战场上愈发沉稳,屡立战功。
那武当山之行,便成了朱元璋口中时常提及的一段趣事,
常遇春的莽撞、张三丰的仙风道骨,
都在宫中、在军中流传开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逢遇到难题,朱元璋总会想起张三丰的教诲,
以更加睿智、仁爱的方式治理大明,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
岁月悠悠,大明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下,愈发繁荣昌盛。
而那一段段传奇故事,如同繁星点点,点缀着历史的长河,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日,太监匆匆入殿禀报:
“陛下,宫外有外国使臣求见,说是带了厚礼,特来朝贺我大明昌盛,增进两国邦交。”
朱元璋微微挑眉,心中暗自思量,如今虽暂无外患之忧,但与他国交好,互通有无,对大明发展亦是有益,便传令宣使臣进宫。
不多时,使臣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进了大殿。
只见那使臣身着奇异服饰,色彩斑斓,面料上乘,头上戴着一顶造型古怪却镶满宝石的帽子,走路昂首阔步,眼神中透着几分傲慢与狡黠。
他先是行了个夸张的大礼,用蹩脚的汉话高呼:
“大明天子万岁!我乃西域番邦使者,受我国王之托,特来拜见陛下,愿两国情谊世代绵延,特备薄礼献上,望陛下笑纳。”
说罢,手一挥,身后的侍从们鱼贯而出,抬上一箱箱珍奇异宝,珍珠玛瑙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还有各类罕见香料,馥郁芬芳瞬间弥漫大殿。
朱元璋不动声色,微微点头:
“贵使有心了,平身吧。朕大明素以礼相待友邦,你等远来辛苦,稍后自有安排歇息。”
使臣谢恩起身,嘴角却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再次挥手,十几名身姿婀娜的女子袅袅婷婷走上前。
这些女子面容娇艳,眼眸含情,肤色各异,或白皙胜雪,或透着健康的蜜色,身着轻纱,曼妙的身材若隐若现,走起路来步步生莲。
“陛下,我邦听闻大明繁华,男子皆英雄豪杰,女子亦温婉贤淑。此次特选我国最美貌的女子,赠予陛下,以表敬意,望能博陛下欢心,为两国友好添彩。”
使臣言辞谄媚,眼神却暗藏窥探,似是想看这位大明皇帝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