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过程中,吕夷简的心思转了好几个弯。
看完第一遍,吕夷简想到的是,王曾什么时候和李迪有这么好的关系了?安排女婿来帮他,一旦这种以工代赈的法子施行天下,代表着吕夷简建议的编练厢军之法的失败。
可吕夷简又觉得这不是王曾的主意,一是从益都到开封,时间不够,这时候的王曾,应该还不知道河东路的白灾。
况且,王曾当宰相时,一般也是采用编练厢军的法子安置灾民。
张唐卿自己想的法子?很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可以接受以工代赈,最关键的是,这不是李迪的主张,而是张唐卿的点子,不会增加李迪的威望。
如果吕夷简反对以工代赈,很可能会让自己落下骂名。
“使相,此法可行。”
李迪长叹一口气说道:“满朝朱紫,竟不如一个娃娃看的通透。”
“是啊,咱们分头行动吧,你去找一下承恩侯和店宅务,让他们的工地帮着安置一批灾民,建造新区,需要大量的人手。”
“那安置灾民,总需要一个主事人,我当,还是你当?”
如果是以前,这俩人谁都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今日不同往日,有了以工代赈的法子,在不多花钱的情况下,还能把开封府四周的水利工程整修一番,还能把城墙加固一下。
这种好事,俩人都想接过来,为自己增加名望。
李迪似笑非笑的看了看吕夷简,说道:“让张唐卿担着吧,咱俩抓总。”
李迪的意思很明显,我不沾手,你也别想沾手,既然是张唐卿想出来的法子,那就让张唐卿去干。
“张修撰马上要参加锁厅试,恐怕没有时间。”
吕夷简还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张唐卿明年才会参加锁厅试,这时候着啥急?
李迪想起来,扎子里说过,可以成立一个灾民安置指挥部,由政事堂的相公出面担任处置使,让御史台、三司、户部、流内铨、审官院、开封府、三衙等众多官员加入指挥部,全权负责灾民安置事宜。
李迪思考了半天,才想明白让这几个部门都派人参加的好处。
三司和户部承担救灾所需费用,开封府和三衙禁军负责出人维持秩序,有官员救灾不利,御史台弹劾,流内铨和审官院再在官员档案里记上一笔,当真是谋划的天衣无缝。
试问,谁敢不尽心?
“既如此,咱们就成立一个灾民安置指挥部,我担任处置大使,你担任副大使,让张唐卿担任处置使,至于其他人员,让张唐卿安排,你看如何?”
吕夷简知道,这个救灾大使的名头,他争不过李迪,救灾副使也不错。
“既然你没意见,咱们明日进宫吧。”
张唐卿每日红袖添香,过着逍遥的日子。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张唐卿拿着政事堂的公文欲哭无泪,我天天在国子监读书,读得不亦乐乎,你让我去安置灾民?
王柔调笑道:“让你能,给自己套了枷锁吧?”
“哎,看着灾民居无定所,每天靠着一点稀粥度日,终是于心不忍啊。”
王柔这才正色道:“官人,每天看着巡检一车一车的往外拉死人,谁心里都不好受,您要是能让灾民少死几个,也是万家生佛啊。”
“你老公就是个劳碌命,罢了罢了,准备官服,本官要去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