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除了三品以上大员还算积极,下面的人不是装聋就是作哑的,实是叫老太爷不开心。
朕又不是要你们的命,只是让你们把贪污得来的钱分一点给朕,就那么难吗!
只又不好明说,难得出个如此懂朕的人,自是要树立为典范。
念及此处,向来用人随意的老太爷金口就开了:“这样吧,这个叫赵有禄的小学官不是给朕交了一千两么,朕就按一百两一级给他提到从四品,具体任职何处让吏部安排。”
从四品?!
纪昀惊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
乾隆朝官升三级的有,升五六级的也有,可从未听过官升十级的。
你要说是个皇上特别宠信的满洲上三旗子弟也就罢了,如福家那四个兄弟,可那赵有禄是个汉官啊。
见纪昀表情惊讶,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老太爷不由乐了:“古今中外有几个十全老人,又有几个帝王能像朕这般文治武功造就如今盛世的?今年又是朕的八十万寿,朕就是要做一些叫世人称奇之事,用民间话讲咱乾隆朝也该出桩奇闻异事嘛。”
和珅虽也惊讶老太爷开口就连升十级,虽然觉得不妥,但效果却是满满的,正要遵旨去办,纪昀却鼓起勇气提出反对意见。
“皇上,这赵有禄是个监生。”
身为监察百官的左都御史,纪昀有必要提醒皇帝这破格用人不是随意,而是太随意了。
众所周知府学的学录是以监生充任,一个监生却被提拔为从四品的地方要员,这让进士出身的正途官们怎么看,让外邦藩属怎么看?
虽说监生也有为地方要员甚至督抚重臣的,但那才几个?
康雍乾三朝,屈指可数。
而且,人家也是凭真本事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可没有连升十级的说法。
和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觉得官升十级是有点不妥,不仅会让赵有禄成为大清官员的“共敌”,若朝野对此事讨论“热度”过高,恐怕反对议罪银的声音不仅不会消停反而愈发大起来。
那就失去“树榜样”的初衷了。
万一地方督抚们联名上书反对,纵是老太爷再支持他工作,也不得不考虑重臣们的意见。
“监生怎么了?朕用人向来唯才是举,不以功名定人前程。”
纪昀的反对让老太爷有点不悦,抬起布满老人斑的老脸瞥了纪昀一眼。
搞的纪大学士有点害怕,可话已出口又不好收回,只得硬着头皮道:“皇上,一个从九品学官哪来一千两银子缴议罪银的?”
“难道人家里不能有钱吗?”
老太爷来气了,你个纪娼优跟朕扛是吧!
纪昀被吓的不知说什么是好,和珅及时替他解了围:“主子,奴才觉得给赵有禄连升十级是有些不妥,毕竟此事本朝从未有过,而且一千两于一个从九品学官而言是有些多了。”
言外之意万一是赃银呢?
交一千两赃银皇帝就给升十级,那是不是说大清朝的官员只要给皇帝交赃银都能升官?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议罪银的本质是什么,君臣有数,但是绝不能搁台面上说的。
有些事,点到为止,弄得太引人注目反而不美。
“嗯?”
老太爷也意识到好像不太妥,便问和珅的意思。
“主子,赵有禄既是学官,便当在教职中提拔,不若叫其主持扬州府学?”
和珅给出自己的意见,教职体系出身就在教职体系晋升,而教官这一块本就是官场的边缘人。
扬州府学教授是正七品,这就是连升五级。
相比连升十级就不显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