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光熹微。
江行舟早早起来,洗漱一番,踏着晨更梆子声来到县衙吏房。
今儿县学休假,他正好可以去县衙吏房,干整理典籍书册的杂役活。
吏房檐角垂着积年未扫的蛛网。
“江兄安!”
顾知勉早早便赶来,正踮脚用扫帚,掸去吏房窗棂的浮尘和蛛网,见江行舟来,忙转身作揖。
老童生张游艺抱着一叠数尺高的线装簿册典籍,险些踉跄,被江行舟托住肘弯才站稳。
他们几名童生来的早,闲着无事,便帮着衙役们在县衙干活。
县衙每月给童生发的文粟米,只是保证他们吃饱喝足,可以专心文道修行。
但远不够家用。
这份杂役活能赚二十两纹银,他们自是十分用心。
“顾兄,张兄安!”
江行舟笑着回礼。
“你等,倒比县尊上衙还早。”
典吏崔明远爽朗的笑声,自廊柱后传来。
“崔大人!”
江行舟连忙一礼。
这位典吏大人的的官服领缘已磨出毛边,手中一串青铜钥匙却擦得锃亮。
“都随我来吧!”
崔明远开锁,推开吏房书库的重门,门轴转动的“吱呀”声,惊起屋檐下的寒雀,扑棱棱掠过院中。
江行舟和众位童生布履刚跨过尺余高的木门槛,便被扑面而来的陈墨气息定住了身形。
几缕天光,从窗棂外斜斜切过库房,照见浮动的墨香与尘埃。
书架上一排排尘封的书籍,光是《江阴县志》,就多达一千余卷之多。
这座书库,似乎很少有人来。
蛛网般交错的木架间,泛黄的宣纸与靛蓝封套,层层叠叠。
崔明远用鸡毛掸子,掸落某年份某卷《县志》上的积灰,细碎光尘自书页间升腾,宛如星屑坠入晨雾。
“县衙的这座书库,有数万卷藏书。
此处不对外开放,
只是用来储存一些《江阴县志》、《江阴地理》、《江州府书》、《漕运志》、《江阴历年财税账目》之类的典籍。”
崔明远青铜钥匙插入锁孔,打开书库。
“吏房,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修缮维护本地的县志。
《江阴县志》,每年需编撰一本。
记录县内诸多大小事务,县令官吏任职、天灾、妖祸、盗贼、刑狱、漕运、粟米收成、人口变化、税赋、人事档案。。。等等。
从江阴县出去的举人、进士,归乡养老的翰林、侍郎、尚书,皆要在《江阴县志》上为其立一篇赋。
这里储存的大多都是‘史料’,不能丢弃。
留存在库中,以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