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再定睛一看,居然都是涉及“明算”的杂书。
这类工具书虽说看者甚少,但价格可一点都不便宜,市面上少说也得要几两银子一部吧。
他有点佩服林川的能耐了,被人请去二趟书局,回来时居然带回了这么多参考书。
总价值估摸着得百余两银子,这绝不是“面子大”而所能解释。
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只有一种可能。
“难道…?”他心念电闪,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林川不是一个喜欢藏着掖着的人,再说,也无法藏。
袁驰和林潭的人品他还是相信的,而李默…
这里面牵扯甚多,他的县丞爷爷会告诉他该如何。
反正,今后自己编著算书,少不得要在住所翻阅。
于是,林川朝三人一笑,就将与清华书局的合作娓娓道来。
袁驰和林潭二人自然知道林川在“明算”方面的本事,一听他要著书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袁驰在心中感叹,人生的机遇啊,真是变幻莫测!
几个月前,他们师兄弟几人还在为能否通过县试而在那里忐忑不安,数月时间罢了,命运却已经是大变样。
自己即将成为教书育才的夫子,而林明德更是了得,居然要开始著书了。
古来著书,能留名青史的其实并不多,但他对林川却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期待信任。
小小年纪的林川,定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以一己之力搅动明算圈的那一潭死水。
倒是李默大为惊讶,眼睛瞪得鼓鼓的,嘴巴张成了一个圆。
著书,不是那些个大儒们的专利吗?
清华书局的来头,李默听爷爷讲过的。现在居然请林川著书,还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
这是不是从侧面印证了林川在这方面是有大才的?
他心里这下子明白了,爷爷为何让自己从府学转下来这个县学。
而且明知他喜欢独住,还将他与林川安排到一个房舍。
现在看来,二人同舍,是莫大的福分,将来参加科举必有助益。
说不定,自己能借着林川而青史留名。
接下来,三人一起帮忙将林川带回来的书籍规整到位。
趁着时间还早,林川去匆匆忙忙吃过晚饭就坐下来,翻阅起了这些“名篇巨著”。
他不着急马上动笔,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要先熟读了古人的著作,熟悉他们的行文方式,便于更好地落笔。
古代的各类算经,绝大多数都是以题目的形式进行呈现的,绝少有系统的梳理“数”与“运算”的概念,而且数理的解说普遍较为生涩。
故而哪怕文字功底极深的人,在看这些明算书时,也难免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慨。
林川拿起《孙子算经》,不外乎如是。
《九章算术》,同样如此。
简单翻阅了几本之后,林川闭上眼,静静沉思起来。
很显然,他要编著的《清华数学》绝对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
否则,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实在太不友好了。
不能学个明算,还得考个秀才乃至举人出来才行吧!
要知道明算面向的群体通常是市井中的小商贩、账房先生以及掌柜,他们如果能考出秀才,还能屈尊就卑,甘于给别人打工?
因此,这中间存在很明显的错配问题。导致所谓著作,真正需要它的人看不大懂,不大需要它的人,也就懒得看它。
一些骚客也仅限于兴趣,才会拾起它,好好研究。
这对于数学传播却是大大的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