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深:这一枪,来自于黄子豹。
哥哥担心两个弟弟的安危,两个弟弟同样担心哥哥的生死。兄弟二人见匪兵突然从庙中涌出,误为大哥被发现,急了。救大哥的最佳办法是把众匪吸引过去,再往庙下芦苇深处引,给大哥创造脱身机会,所以开了火。
这一枪,子豹准备很充足,火药超量,铁子也超量。他知道,如此这般风险很大,弄不好就会爆筒,匪兵伤不了,反伤自己。
但他只所以愿冒此风险,有他自己的考虑,万一短兵相接,不可能再有机会装药上弹,一下子打不翻五八个没有威慑力,接下来自己就麻烦了。
万幸!没爆筒,威力达到了极致。子熊见二哥得手,牙一咬,也燃起了爆竹,向空连射三支响箭。
弓箭、火铳、爆竹加响箭一起用上,吓得众匪兵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又眼睁睁见头领倒地--没了。群龙无首,以为真给剿兵围了,一下大乱,迅速退进古庙,逃在后面的又被仨兄弟射翻个……
大队人马听到大动静,又看见空中拖着烟雾的响箭,迅速锁定位置,个个争先,人人恐后,一声呐喊,向古庙急冲包抄过来……
尊朱沐忍痛拔箭,简单包扎后,正要逃遁,突然看见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手提关公大刀,领一大帮村民冲杀过来。分明是我老太外公黄二爷。
此时,他反而镇定下来。看来是闹宴得罪人,复仇来了。既不是剿军,几个泥腿子,何惧?心想,峰儿与君儿还未走远,不如抵挡一阵,拖个一时半刻,逮住机会再走不迟。
想罢,不由恨恨自语道:我放你一马,你却咄咄逼人,别以为有三脚猫功夫,我就会怕你?会会也无碍。
主意拿定,便对着庙内喊道:“兄弟们别慌,本千总福大命大还没死……来的不是官军,全是一群蠢民,打起精神,跟着我冲出去……”
庙内匪兵正六神无主等剿,听得头领呼唤,又得知为蠢民报复,感到有活路,顿时来了精神,发声呐喊,再次冲出庙门。
哪知双方刚接火,就有漫洲遍野的村民围过来,而且越来越多,喊杀连天……众匪兵哪里抵得住,只能且战且退向西逃蹿……
事情没那么简单,自己作的孽,必须付出代价。
两个死鬼狗伢子与牛牛,绑的正是书院洲郭渔头的女儿,郭渔头领人一路寻来,正好堵住去路。后追前堵,好一场厮杀,瞬间冲得群匪七零八散,一直赶到洲边。待尊朱沐抢船渡到河西清点人数时,伤亡过半,峰儿与君儿也不知去向。一股悲凉之感,涌上心头。
尊朱沐愤愤地怒视东岸,好一会,取凶器在手,一个“黄”字映入瞳孔,半晌,捂住箭伤仰天长啸:
“此仇不报,非大丈夫也!”也不逗留,领着残兵败将奔夹山寺而去……
三天后,赵姓知县亲自带队,敲锣打鼓给黄二爷家送来一块红木金扁,拱手赞道:
“少年英雄,国之栋梁也!”
黄二爷揭开红绸一看,惊现四字:《潺陵三侠》。这事越传越远,越传越奇,没多久,我那三位太舅爷远近闻名。
有读者可能会说,你在讲“天方夜谭”吧?哪有一群兵,会败在三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手之理?
我说有可能,分析如下:匪兵并不是败给三个娃娃而是败给了他们自己。理由一,没了斗志的兵不算兵。理由二,看不到希望的队伍不是好队伍。理由三,让人追得无处可逃的流寇,再多也是丧家犬。理由四,匪也好,兵也罢,没了必胜信心,不战自垮。
那么三个娃娃靠的是什么取胜呢?我以为他们凭的是勇气加运气。要是匪兵知道对方仅三个娃娃,瞬间把他们杀了吃了也不够填牙缝。要是“潺陵三侠”没有遇上那么多的巧合,说不定早已“英年就义”。
如果有人还在怀疑,让我告诉你,这是我祖母小时听她三舅黄子熊说的,当然,旁人也经常对她讲。后来有了我,第一次对我说时,我正躺在竹床上纳凉,祖母用芭蕉扇一边替我赶蚊子,一边绘声绘色讲给我听的。
还不信?有金扁为证。金扁我见过,小时就放在我家楼枕上,字面朝下,进出门都可看见。后来不知何时不见了,我哥悄悄告诉我,祖母说这些都是帝王将相的东西,当柴给烧了。总之,你不信我信。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