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闻言颇为惊喜:“下官已然迫不及待想见到此物了。”
甘奇点着头:“事不宜迟,走,随我去取。”
沈括连忙上马随着甘奇出城而去,能打造滚珠轴承的,还是城南码头上的一家铁匠铺,那老铁匠一直守着甘奇的秘密,也一直源源不断赚着甘奇的钱。
把沈括交给老铁匠之后,甘奇也就不多管了,匠人的事情甘奇也插不上手。
甘奇顺道回了趟村里老宅,也顺道看看自己的相扑场以及商业街。
也是一番繁忙,去年的账目甘奇都没有看过,都是张淑媛与吴巧儿看的,今日来,便也顺带看看账目,也要考虑一下更多的规划与发展。
说起来,这相扑场带动的商业圈已然成熟,温泉酒店也越发的成功,守着这份家业,富贵已然不愁。
但是甘奇自然还有更多的想法,只是这几年一直没有时间来谋划。
其实说白了,甘奇是想建一个工厂,并非工厂能赚很多钱,而是甘奇需要给世人带来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小农经济,生产单位基本上就是家庭,最大的也不过就是小作坊,这种生产模式在甘奇看来自然是太过原始了。
工厂,意味着更详细的分工,更大的规模,更小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这东西对于甘奇来说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甘奇要开一个极其成功的工厂,成功之后,必然会许多人争相效仿,开封府是一个资本集中的地方,这些资本没有地方去,除了买田买地,就是存着留给子孙,这是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甘奇给这些资本一个新的去处。
说白了,甘奇就是要带来一个新的风潮。
这个新的风潮若是真成功了,这个国家就会走入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可以解放生产力,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生活,更可以让国家实力越来越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工厂可以打破社会结构,大宋的社会结构太简单,简单到只有二元。要么就是读书的士族阶级,控制了社会大部分的资源。要么就是苦哈哈的底层百姓,永远在土地里刨食。
至于其他什么商人,什么奴仆小厮服务业,还只是这个二元社会的附带品。
一旦工厂遍地开花了,社会就多元了,会出现真正的商人阶级,也就有了广大的工人阶级。
社会多元,许多事情就不再是非黑即白,对于甘奇这个掌权者而言,他要做的许多事情造成的影响,就也会复杂起来,社会上的人,于甘奇而言,也就不再是简单的非友即敌。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摊丁入亩这件事,本身而言就是解放生产力的,没有了人头税,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就会更加松散,不会再去担心那些要交人头税的百姓跑了。
因为有人头税的时候,百姓需要家家户户服徭役的时候,一旦百姓到处乱跑,官府找不到人,就会收不上来税,所以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甚至不缴税的人就会变成黑户,到哪里都会被官府抓,这也间接导致了山林盗匪滋生。现在不收人头税,不必家家户户服徭役,官府也不会再管你在不在家种田了,到处跑的人也不会担心自己变成黑户了,人就自由了。
人一旦更加自由,最受益的就是需要招收工人的工厂。
如果此时社会上真有无数的工厂,甘奇这摊丁入亩之策,必然会受到无数有工厂主的拥护,工厂主必然也是社会上有发言权的一类人,甚至许多就是士族,那甘奇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
这就是推行工厂生产模式的好处之一。若是真的把工厂模式推行开来,对于真正的土地改革也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有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就会更加释放生产力,有更多的人敢于离开土地去工厂。
还有一点,工厂主若是变成了新贵,旧的地主阶级力量就会变小,因为在一亿人口的时代,土地的产出价值,远远不如工厂。
所以甘奇才想着自己带头建立一个标杆工厂,让世人来争相效仿。改变劳动模式,会让整个世界都不一样。连百姓生活成本都会降低,所有的生活品都会随着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价。
哪怕科技还没有大发展的时代,哪怕只是生产锄头铁锹锅碗瓢盆以及一些家具之类,一旦从木匠、铁匠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效率上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何况甘奇还准备弄出一点科技上的小进步,比如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或者说对于沈括这种人而言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一个点子,一个方向,沈括必然能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棉花在京畿各地已然种植了好几年,在民间反响极好,朝廷也不遗余力推广,而且棉花这种作物又好种植,对于水源的要求不高,一些荒地旱地都可以种植,产量早已经起来了,至少供应一个工厂的产量是足够足够的。
甘奇思虑了这些事情,便也定下了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