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五年,三月末。
兖州,高平,昌邑。
刘预率领的两万余名青州兵,此时就驻扎在这里。
自从在东平境内,兖州刺史杨瑁的兵马接连两次一触即溃后,刘预率领的青州军就一路兵不血刃,把整个兖州东南的数郡都占据了。
虽然一路上没有遭受多少损失,但是在进驻高平国的昌邑城后,刘预还是命令军队暂时停止了前进在昌邑驻扎。
之所以不继续前进,完全是因为青州军行进的速度有些过快了,一时之间需要接管的城邑有些太多了,许多的青州兵不得不留在后方保证补给线的安全。
毕竟,如今的兖州军民疲敝,就地取食也是很困难,粮食后勤还得指望由济北郡运输。
这样一来,就必须得暂时稍作停留,等待后勤运输补给延伸到昌邑来。
不过,这些事情早就在刘预的意料之中,并没有造成太多的困扰,现在真正让刘预有些棘手的事情,反而是那个由荀岿为密使,亲自带来的所谓皇帝司马炽密诏带来的影响。
特别是在兖州刺史杨瑁派心腹携带自己的印绶来向刘预表示归顺的时候,刘预就知道这件事情的影响,可不仅仅就是一个“大将军、大都督”的任命那么简单了。
昌邑城内的临时军司内,几个随行心腹部将和掾属正在与刘预一起讨论此事。
“现在,朝廷中的大将军是何品级?”刘预先是向熟悉职官典籍的华琇问道。
“大将军,凡是开府者,皆为武官公,品级为第一。”华琇说道。
因为这一次刘预打算招揽一些可用的高门士人,所以就把华琇这个原本的留后佐贰官给带了出来,而留下了董平、李丰和兄长刘益一同看守青州。
听到华琇的话后,刘预眉头微皱,继续问道。
“那比较三公如何?”刘预又问道,魏晋的官职纷乱庞杂,他到现在都是觉得很是麻烦。
特别是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与大将军,大司马这些常见的官职之间的大小问题,更是令人很是迷惑。
“这个嘛,按照我朝继承的汉魏旧制,大将军是位在三公之上的,不过后景帝(司马师)担任大将军的时候,景帝叔父安平郡王司马孚担任太尉,就把大将军职位改在了太尉之下,一直延续到代魏立晋,后来有改为大将军位在太尉之下,不久又是反复。”
华琇说到这里,有些无奈的说道,“如此反复置换数次,现在这大将军职位应该在三公之上吧,不过,洛阳的朝廷会不会更改反复,那可就说不准了。”
“不妙啊,如此一来,岂不是说大将军职位,现在还是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上了。”刘预说道。
在太傅司马越东出洛阳移驻项城的时候,就以司徒王衍迁任太尉,总揽行台军事,而以幽州都督王浚担任司徒,以此想要再拉拢王浚,毕竟司马越当时的口号,还是说要讨伐青州贼人刘预的。
如今,荀岿带来的密诏任命刘预为大将军,顷刻之间,就把王浚刚刚戴到脑袋上的司徒职位给压了下去。
如此一来,实在是太不妙了,刘预可是知道自己这个岳父,那可是有名的心胸偏执狭隘,对于虚名更是看重的很,这么一来,岂不是要与王浚之间起嫌隙了?
“那荀岿带来的密诏既然是真的,而且兖州刺史杨瑁也已经奉诏,就说明诸州郡文武官员,无不遵从诏令,这是天子亲笔写的诏书,就算有些人心怀不满,也是无碍的。”华琇知道刘预所指代的意思,但是还是出言劝慰。
毕竟王浚就算是心生不满,那也是朝廷和皇帝的意思,并不是刘预的意思啊,这个劳什子“大将军、大都督”可不是刘预讨要来的,而是皇帝司马炽派荀岿自己送来的。
“心怀不满,必现于行。只怕以后对于幽州,也得多多小心应对了。”刘预对于王浚的心胸开阔是毫无信心的。
“要我说,既然连皇帝亲自承认了齐公、大将军了,那还害怕什么,谁要是反对大将军,岂不就是抗命不尊上意了。”一旁的赵昆说道,他只觉得大将军、大都督的封号听起来就是威武霸气,至于什么招人仇视什么的,并不是很在乎,在赵昆看来,不招人妒是庸才的理论才是最正确的。
“怕就怕,这并不是当今皇帝的意思啊。”
这时候,陪坐一旁的刘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