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闭环,是此次谈判的重点内容。
钢铁学院将在工业人才培养上对红星轧钢厂开放教育资源。
厂职工子女、三产职工子女以及调岗职工子女均有资格入学轧钢厂现有教育体系。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再到职业教育学院,中学毕业优秀成绩学生将以轧钢厂定向培养的形势送入钢铁学院进行教育。
剥离社会教育体系,独立建立教育标向化人才培养方案,是轧钢厂面向未来的最大一笔投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谁都没有说过要破坏教育体系,只是说在变革。
轧钢厂放弃对社会教育资源的依存和依靠,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渠道,就是一种保证未来发展人才不断档的必要条件。
教学楼是最先开始投建的,李主任的要求和安排。
衬托于工人新村、服务于红星集团体系的教育结构拥有很特别之处,那就是一体化管理。
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职业教育学院都在一个大院里。
教学楼不同,所属活动区域不同,但拥有共同的师资力量管理系统和后勤服务保障系统。
钢铁学院将会提供优秀毕业生到教学岗位上,到管理岗位上。
作为交互合作基础,轧钢厂将会接收钢铁学院的学生进厂实习。
对工业项目将会展开进一步的合作研发,共同发展工业教学和生产一体化系统。
李学武并没有参与到具体的谈判工作,不过轧钢厂这边的教育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他有参与编写和讨论。
此前韩殊便给他透露过消息,裴大宇之所以跟他见过一次面,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后便没了消息,是因为钢铁学院管理层有变动。
恰恰印证了韩殊的话,裴大宇再次出现,已经是以钢铁学院校长的身份到访轧钢厂。
不说身份变化,也不说过往的交流,李学武这个时候是不会主动去与对方攀关系的。
钢铁学院与轧钢厂的合作壁垒已经被他打通了,剩下的仅仅是双方领导就关键问题进行沟通和了解。
关于教学合作和厂校项目的合作,会在具体的实施方案敲定后,由双方共同组建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
这一类的办公室李学武已经不会挂名参加管理了,他手里的工作太多,也太重要。
就在轧钢厂与钢铁学院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后,华清大学也传来了好消息。
应对学校滞留的第一批毕业生,根据教育系统给出的解决方案,学校拥有了一定的处理权限。
华清大学在征求了毕业生代表和教授代表意见后,决定以支援建设的名义,向轧钢厂派送85名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
同时就轧钢厂已经建成的车辆工程研究所以及其他研究所派驻研究人员和实习学生。
原本轧钢厂就已经吸纳了很多华清大学各专业师生来此实习和工作。
而这一次,华清大学更是分配了85个大学生名额到厂,甭说历史上没有,就是以后都不会多见了。
这年月大学生珍贵吧,华清大学的学生更珍贵。
一个专业才多少人,同一届才有多少人,也就是钻了教育系统管理出现空白的漏洞,这些本应该奔赴全国各地的人才被送到了轧钢厂。
当然了,这85个名额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愿申请的,享受了厂里给出的待遇,再对比其他单位,自然有舍有得。
况且轧钢厂蓬勃发展在即,宏伟蓝图即将实现,谁都知道这个时候进入轧钢厂是最佳时刻。
大学生进厂实习和毕业生分配进厂实习完全是两码事。
大学生无论怎么实习都还是大学生,就像内侧号,玩的多牛哔到正式开始人生游戏的时候都得清零重干。
毕业生分配进厂实习就相当于公测,代表着人生游戏已经开始了,所作所为都影响着此后的发展。
85名大学生,在三月份提前转入毕业生分配进厂实习,可是给轧钢厂带来了大惊喜。
主管人事工作的谷维洁特别安排见了这些大学生,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
这些毕业生就是轧钢厂发展的助推剂,就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基石,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这批大学生,轧钢厂发展速度至少加快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