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益州写信去京城,走官驿差不多要二十天才能收到,到江阴伯府的人写信过来相问,再请人上门提亲,这其中可不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谢景元一知道这事情,就开始安排这件事情了。
郑夫人一个劲的点头,郑家有钱不假,可地处偏僻,郑嘉怡虽然是郑家的嫡女,可若是嫁入郡王府,那也只有做妾的份儿。
大魏向来是重农抑商的,士农工商,商字排在最后头,便是郑家有多少银子,在儿女姻亲上,总归是吃亏的。
商贾人家的嫡女嫁入京城豪门贵胄之家当妾室,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如今郑嘉怡非但不用做妾,进门便是世子夫人,这可真是郑家祖上冒青烟换来的好亲事了。
云荞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偶尔抬头扫了郑嘉怡一眼,却见她神色平平,并不像是特别高兴的样子。
不过……她高不高兴,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想通了这一点,云荞心中便释然了几分。
郑夫人显然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只点头道:“旧年她父亲在江南的时候,就曾遇上过那江阴伯世子,那时候他们正在南边操练水军,小将军身手又好、性情又好,那时哪里能想到,有朝一日,他还能做他的岳丈呢!”
见大家一个劲的夸那江阴伯世子,郑嘉怡面上的神情似乎也松动了几分,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未婚夫,似乎多了几分期待。
郑家母女又坐了好一会儿,见时辰不早了,便起身告辞了。
她们这里才穿上了斗篷,就听门外有丫鬟来传话道:“王爷过来了。”
谢景元早起往军营跑了一趟,下午没什么事情,便往回赶了。
因为在年节里,街上的店铺都还没怎么开张,路上的行人不多,偶尔还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街头的寒风中,便显得十分的突兀。
最近益州的乞丐多了起来,谢景元命长胜去打探情况,自己先回了郡王府。
听说郑家母女今日来拜访了杜雪心,连云荞都过去了,谢景元便也径自往眠月堂来了。
听见丫鬟说谢景元回来了,神色一直都有些颓然的郑嘉怡只忽然就亮起了眸子,不自觉就抬起头来,往门口看去。
外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丫鬟替谢景元挽了帘子,那人矮身进门,还不曾看房中的众人,云荞便迎了过去,动作娴熟的替他解开了大氅的带子,将身上的衣襟抚平,又接了丫鬟递上来的手炉塞进了他的怀中。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两人都没有说一句话,但彼此的眼神中,却似早就道尽了千言万语。
见谢景元身上稍暖了几分,云荞这才笑着道:“郑夫人和郑姑娘来了,这会子正好要走了,打个招呼吧。”
郑嘉怡早已经看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