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上本就少有风浪,北方河道三十来米宽,到了水泽旺盛的南边,河道更宽,容易涨水改流的河段早早被掐断了,几十年没听说发过水灾。这一艘接一艘摩肩擦踵似的船,就算谁家不小心翻船了,同行的搭把手也能救上来。
饶是如此,唐荼荼还是买了两条红背大锦鲤,钱是她付的,祝娘和两位舅舅南下的这一路平平安安。
二百两银票她掏得不眨眼,直把傅九两笑得,财迷变大方了。
唐荼荼才不理他。
河道两旁的水上人家全是旌旗招摇的大铺面,酒楼、客栈与赏景的雅舍连成排,许多文人都坐在楼上吃酒,赏这一年一见的开河典。
雅间里摆了两桌酒,靠墙那一桌全是生客,是华琼生意上的朋友,在疫情时也帮忙出了力。唐荼荼认了个脸熟,还没把人名和各家做的生意对上号。
三斤重的锦鲤王,大圆盘都装不下,厨子做成了锦鲤越龙门的造型,油炸时把鱼的头肚先进锅,炸定型了,再入后半尾,好叫鱼尾高高翘起,再点缀上胡萝卜丁和豌豆,红是红绿是绿,酱汁鲜亮,漂亮得让人不忍下筷。
真下筷了,才发现也就那么回事,锦鲤肉质一般,没有塘养的正经鲤鱼好吃。
唐荼荼偏头去看,远处青山如黛,河上波光粼粼,千百条船下水的场面全入窗成景。
龙船是宫中买办的,威风凛凛地领了头;两三层高的楼船是京畿地豪商的,船头扁方,肚子也大,这么宽的河道竟并行不开三艘船。越后边下水的越容易拥堵,所以豪船要花钱买河号,就是买船下水的顺序。
后来的船就没先头那么气派了,形状各式各样。
叶先生年轻时不知走过多少地方,虽博而不精,却什么都能说一嘴。见唐荼荼领着珠珠,俩姑娘坐在窗边看得目不转睛,也擒了酒壶坐过来。
“姑娘看对岸——长得肖似竹筏、上头一面薄泠泠的帆、四把桨的,那是毛板船。熟练的船工两天就能扎一条毛板,就地取木,因陋就简,这小船不挡风来不遮雨,也最容易翻,船上做些下等营生,卖点馒头烧饼,果蔬小食。”
“也有铤而走险的,拿毛板偷运矿砂和私盐,一运就是几千几万斤。姑娘看见了也别理会,大家各糊各的口,别断别人活路。”
唐荼荼牢牢记住,指头一点:“那种船呢?”
叶三峰睄了一眼。
“带个船篷的多是客船,航不了远路,从此地到沧州、德州、济宁、枣庄,这样的篷船数以万计,多是走亲访友的短途客。有时遇上千里送亲的队伍,能见着新娘子吐一路,哭一路,还没到地方就要成怨偶。”
一条河上生民万象都在他口中,唐荼荼听得如痴如醉,连珠珠也不闹了,眼睛亮晶晶地听她叶叔讲故事。
她们这边说着话,那边酒足饭饱要辞别。
酒席上华家两位舅舅分明喝得烂醉,连连摆手说再喝就要倒了,这当口一起身道别,各个眸光清明,哪有半点醉意?
一桌大掌柜喝得面红耳赤,送行的话却仍妙语连珠,没一人醉出丑态。
嘿,敢情都是装醉的人精。
唐荼荼站在边角,笑盈盈观察着。不料华琼手按在她颈上,带她上前几步来,亲自给每位大掌柜斟了一杯酒,自己先满饮了一杯。
“这些年忙着生意,对我这丫头多有亏待,今儿带她出来认认人,我女儿小字荼荼,今年十五了。”
唐荼荼端着一杯果子酒,也连忙咕咚咽了,等着娘说话。
华琼环视半圈,笑道:“诸位兄嫂都是直爽人,我也不说那拐弯话——劳烦大家闲暇时候,多带我家荼荼见见世面,家里若有急事,还请伸手帮衬帮衬,我华家感激不尽。”
“华掌柜客气了!”
“怎说这见外话?”
几位大掌柜连连拱手作揖,全满脸带笑,端酒回敬。
“您这话是抬举我们了,县太爷公正不阿,您家姑娘又是少年英才,上头还有贵人护着。这小小县城不过是您一家的歇脚之地,将来自有通天大道求着姑娘往上踩,我们几人攀附还来不及,哪里说得上‘帮衬’?”
“姑娘有什么事儿只管吩咐一声,我几人随叫随到的。”
唐荼荼笑出八颗白牙,脆声说“谢谢各位伯伯姨母”,她看着似傻乐,其实心里边直打鼓。
一句“上头有贵人护着”,就叫唐荼荼心里一咯噔,生怕她娘猜出什么来。
一场赤眼疫,十几万两银子无声无响地扔进去,生理盐水被视作“神仙药水”卷过整座津门,多少医馆、药商想牵上这门生意,却至今不见背后的东家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