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爹说了,不能自满得意,他们现在还没资格,他刚才竟然得意了一下,这可要不得。
宋长渊笑了笑,想到如今已分族,心中畅快的很。他们嫡支宋氏,要壮大咯。
宋文旭好生夸赞了一番宋明孝兄弟两,见俩孩子谦虚有礼一点骄傲自大都没有,顿时满意的直点头。
他大半辈子见过的有才学的人并不少,可有才学还能清明不自得的却少见。宋家有这两个苗子在,未来可期。
“阿恒,今年乡试可要继续?”宋文旭问道,他们今日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确认此事。
宋恒摆手道:“两孩子就不考了,再积累一年。”
宋文旭点点头十分认同,宋明孝的底子有,但读书上确实天赋不高,只勤能补拙罢了。而宋明智虽天赋极高,年纪却太小了,年幼登高实乃不智之举,是该压一压。
“那好,阿厷和明经还有明帆、明拯今年夏试时也要参加乡试,往后你和他们一起,每隔十日便来我家习题一日,若有不解之处,也好相互讲解一二。
我老了,没多少墨水了,但乡试解题还是能帮上一二的,往后啊,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宋文旭说完,心里有些惆然,也有着浓浓的期盼。
这几个后辈都是几房如今的读书苗子,说是苗子,其实大多天赋一般,若不是他们嫡出几房传下的书籍还有留存,这几人能不能考上秀才都说不准。
正是有先人遗馈在,他才有底气帮着出题,那题不是他出的,是先人记载的,注解的。
他啊,只是借用了先辈们的经验罢了。
宋恒没有拒绝:“有劳二伯公费心了。”
宋恒不仅是想和族人处好关系,也有心想帮一帮。他观察过嫡支四房的人,没有家风歪或心思不正的,每家的长子长孙都是精心教养的。
而且宋氏嫡支的后代从未放弃过科举,每一代人但凡有积蓄都会供孩子读书科考。
宋恒的祖父能考上举人也有托嫡支的福,根据手札记载,嫡支各房留存的书籍是共通的,若有损毁的可去借阅抄誊。
而族中有学识的长辈也从不藏私,后辈科考向来鼎力相助尽心解惑。
如此一来,有足够多的书籍注解供读,还有长辈教导讲解,科举才有一搏之力。可惜几房的后辈都没有出过出类拔萃之人,大多考到举人便止步了。
宋文旭看着宋恒欣慰的直点头,浑浊的眸子里带着光。
年轻时,他也满怀激情想要博一个功名光宗耀祖,却生不逢时啊。可如今,他觉得有希望了,光耀门楣,恢复祖上荣光的希望!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