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又道:
“律法题目让小官去整理,治国之策你们看着出。也不用太复杂,多考些常见的问题就可以。”
他是来选治世之能臣的,不是来故意为难人的。他想通过考核选出的是面对各地州郡经常出现的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处理的普通人才。
至于那些旷世奇才,他自己会出对应的题目给他们加试。
荀彧于是下去加班了。
回去之后荀彧想了想,觉得不行,还是得招揽人才。
现在的朝廷是能勉强运转,但那是在他们加班的基础上达成的。能招人来分摊工作,他傻了才不招。
于是荀彧又从蜀地骗了一批人才过来。
刘焉:你们能不能不要逮着益州薅!
没办法,不薅益州就要去薅西北之类的荒凉地界。那里实在是没什么优秀的文臣,武将倒是不少。
始皇和东边打仗的时候也没忘了往西北、北地派人,去看看那边的情况。摸清楚之后就好精准拉拢边关将领了,也省得一个个都要费劲打服。
结果探子跑回来给的汇报是:
“北地多缺粮草,有些州郡的刺史会劫掠百姓补充粮草,再去和匈奴胡人打仗。”
始皇:……
朝廷官员?劫掠百姓?用来打匈奴?
真不愧是你们大汉啊,佩服佩服。
探子也觉得这种状况很离奇,他还说了更离奇的事情:
“有的州郡同时有两人主事,一人主政一人管军,双方意见不和。”
州牧认为应该安抚拉拢胡人,赏赐他们金银,这样便能得太平。百姓非常支持,因为胡人拿了好处确实不劫掠他们了。
但将军不这么想,他觉得州牧宁愿把钱给胡人都不给他武装军队,州牧脑子有坑。要是金银给了他,他打仗也不用畏畏缩缩了。
两边因此成见非常深。
“州牧为了防止将军继续打仗,就不给他拨粮草。将军干脆放任士兵劫掠百姓,借此获得粮草继续打仗。”
于是恶性循环,百姓觉得会劫掠自己的军队还不如胡人呢。州牧也觉得给胡人的那点金银远不如打仗要耗费掉的,这笔买卖很划算。
只有将军觉得他们都目光短浅,胡人不打不行,岂能用金银纵容他们闹事?这不就和劫匪来你家抢东西,你为了让他别来,天天给他送钱是一个道理?
总之两边现在闹得不可开交。
始皇:“所以?”
探子默默掏出了两封奏折:
“所以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公孙将军分别写了奏折控诉对方,想请陛下评评理。”
始皇:…………
始皇只想知道一件事:
“是谁这么机智,把他们两个一起安排去幽州共事的?”
这两人的决策,任何一个单独用都可以维持一方安稳。偏偏他们俩凑在了一块儿,就互相拖后腿,闹得幽州民不聊生。
听到消息赶来的谋臣们也是一阵沉默。
谁都没好开口回答,只有荀彧那个胆子贼大的侄子荀攸冷不丁开口:
“还能有谁?先帝啊。”
灵帝真是个神奇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