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褚蒜子忍住了眼泪,而后点了点头,尽量让情绪变得平缓一些。
“但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呢?我现在真的很慌的!”
“没关系,你现在去找一个圣旨过来,把玉玺一起拿过来,朕要下一道圣旨,封阮遥集为朕的义子,并且将玉玺交由他保管。太子终归年幼才能又很平庸,恐怕不能担此大任,将来国事将乱,此事还要依靠阮遥集定夺大局。”
褚蒜子慌慌忙忙前去寻找圣旨,然后又过来让康帝,用最后的气力写下这些文字,虽然手指一直在颤抖,褚蒜子清楚的意识到,康帝时日无多,虽然还是很年轻的年纪,可是终究不行了,眼下她六神无主的,只能依靠自己的夫君,可是一旦康地薨逝,她将来能靠的,只能是娘家人。
褚幼安毕竟还很年轻,难挑大梁,只能靠舅舅谢尙,堂舅谢安等人了。
谢安当夜就被秘密的送入宫中,圣旨和玉玺都被一起交到了对方的手里头。
谢安此时跪在那地方,听着这圣明的君王最后的嘱托,康帝司马岳,实际上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仁君,只是可惜寿命并不长,自从除去了把持朝政的颖川庾氏之后,似乎愈发的力不从心起来。
谢安显然坦荡地开口:“陛下是如此的相信在下吗?这样重要的传国玉玺居然会交到微臣的手上来?”
康帝面色苍白,此时已经坐不起身来,说话时气喘吁吁:“卿乃麒麟之才,朕相信陈郡谢氏绝对不会背叛晋国,朕也相信,你将来会使晋国中兴。”
谢安看着这圣旨的内容,而后匆匆收起来,想起来阮遥集的身份。
“陛下虽然和中宫娘娘感情甚笃,但是当年似乎也曾犯下错误?”
康弟稍显茫然。
谢安有些语重心长的开口,“当年阮将军姑母身边的那个胡婢,些许陛下已经遗忘了吗?”
康帝愕然瞪大了眼。
第224章:伐秦还
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似乎已经察觉到大权在握了,一呼百应的局势更是让他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五月,晋桓温伐秦入关中,王猛身穿褐色的衣衫前来拜会桓温。
虽然身着平民的服饰,可是却悠然无比的到门口,看上去坦然自若,门童有些犹豫,但还是前去禀报了。
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向来都有礼贤下士的名声,连忙让人将对方请了进来。
他们等待晋国的军队已久,可是也已经太累了,驸马都尉固然立下大功,可是这一天来的特别迟,有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在绝望中,似乎永远都不能回到故国。
在此之前,他曾有幸见到了两位郎君,尤其是之前能够收复邾城,寻找到传国玉玺的阮遥集阮将军,他才知道回到晋国的怀抱并不是一场飘在云端的梦,陛下一直牵挂着这失地,他们几十年来的等待,他们自永嘉之乱之后的颓唐,从来都没有被陛下,被贤明的君王所抛弃!
下人恭敬地请他进来,王猛扪虱谈论时政,旁若无人。
桓温客气无比地开口问王猛:“大军进入关中,兴复晋定,为何三秦豪杰未有至者?”
王猛神色未变,平和无比的答曰:“大军近在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不知大军意图,所以未敢前来迎接。”
桓温听到这句话,心里都十分高兴,立刻就任命王猛为军谋祭酒。
可没想到的是,六月,桓温就决定退兵,盛情聘请王猛为高官督护,欲携王猛一起返回建康,猛辞不就。
目睹着驸马都尉桓温大人浩浩荡荡的车马离开,王猛嘴角忍不住勾起了一丝惨笑,固然桓温有些将帅之才,可是他心里头不是真正的忠于大晋的,他心里头没有受苦受难的百姓,没有还在长安等待晋国收复故土的百姓的。
他恐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为了自己的气势和名声,所以才这样,毫不犹豫的班师回朝,而不是乘胜打击!
阮遥集阮少将君说的是对的,谯国桓氏桓温从来都靠不住,他从前只是不相信,所以才想自己亲眼看一看,果然是一叶障目了!
果不其然,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恐怕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大胜归还了。
可是前秦却在私底下乘机筹备力量,进行反击。
先是苻雄在子午谷击破司马勋;又与桓温战于白鹿原,晋军失利。
一开始的时候,桓温以为前秦的麦子可以当作军粮,可没想到到了前秦退去的地方,前秦撤退时不管百姓死活,将麦子全部焚毁,田野如同焦土般,桓温的军队便开始面临缺少军粮的境况。
阮遥集和谢令姜囤积在青州的粮食原本以为可以给晋军提供帮助,可没想到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确实未曾想过要继续打下去,而其余三分之一的钱粮被王知音和桓世子桓熙所得,转而出售给敌国,谋取高价。
得知这一切的谢令姜紧紧的捏紧了拳头,难以相信他们居然出卖国家的利益,更无法想象桓温的狼子野心如此昭张。
六月,桓温徒关中三千余户而归,呼延毒带领军众一万跟随桓温回。
秦派太子苻苌随后袭击,晋军屡败,所占关中之地旋便又只能放弃了。
九月,桓温伐秦还,太子司马珃派遣侍中,黄门在襄阳设宴慰劳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
第225章:回建康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