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姐姐你先在纸上批,我来批的时候说说我是怎么想的。”赵明月垂首,漫不经心,“说不定哪一天就能在折子上批了呢?”
淑妃呆住,眼神迷茫。
她是嫡女,又得爹娘喜欢,小时候认字是跟兄弟们一起的。
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或是堂兄弟们,跟她一起学的很快就都比不上她。
她认字又快又好,释义也只先生说过一遍就不会忘。
爹总是夸她聪慧,又会惋惜她不是男孩儿。
很快,她就长大了,不能再去前院上课。
但没关系,书房里有很多注译本,上面还有长辈们读书时的各种想法和心得,看不懂的还可以问哥哥和弟弟。
她在后院里看书,眼睛看累了就弹琴。
傻弟弟不会写的课业,她做起来得心应手。
给书房送点心甜汤,可以在一旁听兄弟们因为一个题目争论不休。
真的很简单,她一听就知道谁的立意更胜一筹。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又不能去考科举,去为政一方……
可她就是喜欢看策论呢。
娘娘肯定不知道,娘娘殿试的那篇策论,皇上拿来显摆,后宫人人都看过了。
她不光看过了,还倒背如流。
不光倒背如流,还看出了娘娘内心的温柔,对黎民百姓的一分善意,还有对女子的十分怜惜。
娘娘后来拿过很多策论给她看,那一期的一个考题是增加人口。
旁人都写了各式各样的做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超过岁数不婚罚银,鼓励寡妇再嫁……
只有娘娘提到了要禁止“典妻”,鼓励民间生养女孩儿。
民间许多人家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一直有生下女婴溺毙的恶习。
寻常富贵人家都三妻四妾,更别提高门大户妻妾成群。女子数量本就少,还被富人占去了不少。
穷苦人家便靠“典妻”来繁衍子嗣,不少连“典妻”的银子都攒不够的,就别想有孩子了。
不愿意养女孩儿,男孩儿长大了又要靠女孩儿生儿育女,何其讽刺。
归根结底,是这世上的权势都掌握在男子手里。
穷苦人家养不活那么多孩子的事儿另说,为什么被舍出去的都是女婴?
若是女子也能为官做宰,振兴家业,那些爹娘在溺死女婴时,会不会有一分犹豫?
“好。”淑妃听见自己说。
明月向她伸出了手,她就不会辜负她。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