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乌孜族就是钟廷华所在的那个族地。
族长看着族里的人病的病,死的死,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于是写上族书呈现给季贤。
他们族人要过边境,首先得经过季贤的同意,否则连门都进不了,如何投靠。
但季贤也有考量,乌孜族的牧羊、牧马、牧牛技艺非常高超,他很心动,但是乌孜族有接近三万人,一旦进入大梁,没有处理好,便会发生暴乱,到时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于是他犹豫不决,拖了半月。
昨日乌孜族的族长又向他呈来族书,问他同不同意,他还是犹疑不决,直到刚才看到邸报,又让他想起祝泽清。
季贤揉了揉眉心,“要是祝泽清能解决此事,本将军必定为他请上一功。”
……
阳翟县。
祝泽清收到一封来自祝巍的信,他赶紧展开来看,先是解释乌孜族投靠大梁的原因,然后告诉他即将带三万人去县衙,让他准备接收。
“三万人的话差不多可以填补县城七成的人口,祝巍这活儿干得不错!”
祝泽清立即给祝巍回信,让他尽管把人带来,这边会准备好的,随后把师爷叫来。
“你去告诉几家布庄,就说本官需要六千顶一般规格的帐篷,三千顶小帐篷,五千套被褥,让他们联合起来做,五日内做好。”
“你再提醒一句,让他们把自己商行的标记做好,谁做得最好,以后本官需要就选哪一家,让他们把握好机会,别偷工减料。”
“是,大人。”师爷拱了拱手,赶紧去办事了。
边境城池的帐篷都做得极好,工艺成熟,因为很多时候驻军回来购买。
祝泽清暗道,乌孜族是一个大族,族众之间非常团结,不会愿意跟族人分开,而他们擅长游牧,把他们安排在城外,做他们擅长的事是最好的,毕竟他们过来之后,也需要煳口。
唯一的一点是,得给他们找一个适合三万人居住的平原。
平原不难找,唯一难的是水源。
祝泽清思考片刻,起身走去后院儿的马厩,骑上黑豆出了城。
城外有许多平原,他得去寻找一块适合放牧的,不过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位置,毕竟天天在城外转悠,地盘早已经踩熟了。
他心里的位置在那座大雪山附近,对着原本大河的方向。
大雪山附近就算干旱,也受着雪水的滋养,平原的地上生长着大片的青草,之前他就打过那片青草地的主意,只是附近没人居住,做事不方便,这才打消了念头。
大雪山脚下,三四百亩地,一大片生长着翠绿的麦子,山风之下,麦浪起伏不定,煞是好看。
在西北很难看到这样大片翠绿的场景,此时,祝泽清忍不住沉浸到了绿色带来的安宁舒适之中,不想移开目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