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文庙街的大小书店却出现了一本热门书籍,名为《三十三文集》。
该书名相当正经,里面的内容也很正经,全是科举文章,作者署名:无名氏。
这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读书人,著书立说,为的便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除非写的是不入流的禁书,否则都不会取笔名,又不是见不得人。
《三十三文集》,三十三篇文章,不敢说篇篇佳作,但基本都是水准之作,立意明确,解题清晰,行文老道。如果在童子试中出类似题目,写上这么一篇文章,考个秀才不在话下。
而文集中却有三十三篇之多,产量堪称惊人。
文人士子在进学之际,备考期间,自然会写不少习作,但大都属于练笔之作,水平好不到哪里去。
真能篇篇写好的,那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三十三文集》还有个怪异的地方,就是每篇文章后面都会附上一篇点评。
这点评的署名也怪,叫做“异史氏”。
无名氏对异史氏,应该是两个不同的人,很有可能是师生关系。
不同文章,不同点评,而且那些点评可不是三言两语,敷衍了事,而是逐段分析,统领全篇来解说,极为细致,更不留情面,只要写得不好的地方,立刻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并说明该怎么写。
如此点评法,使得文字饱满,有个别点评的篇幅,甚至都超过了正文。
简直就像是一位名师站在身前,一板一眼地悉心进行教学。
对于广大出身贫寒的学子来说,他们最为渴望的便是能拜得一位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读书考功名,其实也是一门行业,在本质上与练武修道并无区别,都需要有师父带入门。
然而好师父实在太少了,即使有,那门槛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得到的。
现在这本突然出现在市面上的《三十三文集》,等于把那门槛给削平了去,售价只需五百文钱而已。
不过随着书籍热销,供不应求,真正的售价已经翻倍,甚至好几倍了。
更奇怪的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人弄清楚这本书是从哪家书坊印出来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就卖火起来了。
但那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利可图之下,各种翻版盗版很快就跟上来了,摆满了大小书店的显眼位置。
《三十三文集》,真正的火了,火出了江州,并朝着相邻的几大州府传扬开去,大有星火燎原的意思。
相比之下,陈晋写两首《蝶恋花》,就显得小打小闹了。
两件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功名官途,才是正道,才是天下读书人的理想追求。
而诗词歌赋,始终属于小道,或消遣娱乐,或抒情解闷。
当今新帝改制,科举内容连韵文都不考了。
所以在实用性上,学好科举文章是能决定命运的事,诗词写得再好,也就是当个才子。
因为三味书斋也有一批《三十三文集》出售,褚秀才自然第一时间买了一本,并如痴如醉地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击掌赞叹,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他心里很怀疑那无名氏就是陈晋。然而看遍全书,却没找到自己最初在陈晋那里抄录到的几篇,怀疑便没了根据。
正如“此道中人”的书法,也就得个怀疑罢了。
陈晋的做法,倒不完全是为了隐藏身份,而是另有考虑,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反正《立言篇》的神异,只认真名,其他不管。
至于选择在形势稳定的情况下把《三十三文集》发售出去,正是看中了这一时机。
有画皮伪装,有游捕牌照,在身份切换上游刃自如,做起事来十分便利。
事情的发展也相当顺利,当《三十三文集》这种具备开创性的书籍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欢迎,后面的事,都不用去管。
只需打开《立言篇》,每天坐等文气神韵凝聚增加就好。
台风暴雨,真怕断水断电,如果坚持了大半个月的全勤保不住,那就欲哭无泪了,苍天保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