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水瓶向旁边微微一侧身,有点调皮的对徐振云一眨眼,道:“居士,就此别过了。”
“希望下次再见,不会等太久。”
徐振云一点头,露出一个礼节性的笑容,走出后门。
迈出脚步的一刹那,身后的殿宇立刻消失不见;徐振云只感自己存身于四维不辨、茫然无着之地,此身一轻,翩然若仙。
同时,脑海里忽然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形象鲜明的呈现出来,渐渐走近,渐渐远去;如此循环往复,就像是老三国片尾曲时的画面。
那人物形象,正是自五殿祭拜之时看到的六位大德塑像之形。
如是数个轮回之后,感知猛然发生变化!
那仿佛僧人的“跋陀元摩”形象,不再是匀速出现,而是快速放大,几乎填充满自己整个心神;当其“巨大化”到顶点时,又快速缩小。
徐振云的心中浮现出一个清晰直觉:
当“跋陀元摩”的形象缩小至不可见,自己关于这位大德的记忆,也将彻底消散。
如果能够竭尽所能,将这个形象有记忆在心——哪怕只是记住一丝一毫,对自己也会有莫大的好处!
徐振云立刻明白了。
农夫所说的“胜过生死绝境之中的感悟”,就是现在!
但是徐振云心中虽然清楚,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跋陀元摩的形象缩小到不可见的一刹那,徐振云感到自己心中的记忆模糊了起来。
进入“第一殿”做的每一件事他都清清楚楚,但是偏偏完整浮现跋陀元摩的塑像之形这件事,他做不到!
徐振云立刻想到一个盲点——
六位大德塑造了心元本洲世界今日的形态,无论是否修道人,皆知其盛名。但是在今日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六位大德的塑像或画像存世。
也没人谈论过六位大德相貌如何。
原来这就是原因!
接下来是雨旬先生;至阳先生;道林先生;郢川先生;一个又一个形象,放大到顶点后缩小,随后徐振云关于他们的记忆,也依次模糊。
最后,是潮音先生,叶潮音。
潮音先生的形象一番轮转之后,徐振云惊讶的发现:
她的形象,并没有在自己的脑海中消去。
准确的说,第六殿中“潮音先生”塑像的形象,的确是随着画面的收敛消散了;但是六合玲珑塔中女冠的形象,徐振云清清楚楚的记得。
并且“潮音先生就是六合玲珑塔中那位女冠”这件事,徐振云同样不曾忘记。
当着两个概念被打通,殿宇中的潮音先生形象,也十分自然的被复现了出来。
徐振云在云端行走了许久,脑海中的“潮音先生”塑像之形,始终存在。
突然间,元摩先生,雨旬先生,至阳先生,道林先生,郢川先生……其余五位大德的形象,或许是因为潮音先生形象始终不散的“锚定”,也同样在徐振云心神中复现,并被牢牢记住。
徐振云不知道,近万余载以来,哪怕是天下第一流的人物,也只能在祭拜六位大德之后留下一丝“回味”;但纵然是这一丝回味,已对其修行产生绝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