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妹俩好久不见,一见面就亲热的不得了,手拉着手一起玩耍去了。
玉茗笑着嘱咐女儿,“妹妹才来,你要让着妹妹。”
清溪点头,“阿娘放心,我会照顾妹妹的。”
叶氏让下人带着两个姑娘下去,“这样才好呢,以后她们姐妹天天能见面,年纪又差不多,也能做个伴。你小的时候就因为年纪的问题,没有玩伴,整日一个人在家里。”
说过了两个孩子,叶氏又问梅香,“茂林什么时候到城里来?你们这也算搬新家,办不办酒席?”
梅香也不瞒着叶氏,“要不了几日了,先把家里的帐算个清楚明白,利利索索的走。酒席就不办了,一来我们也不认识几个人,二来豆腐坊和油坊还没搬过来,后头还有得忙呢。”
这话不假,好多人家买豆腐是拿豆子换,一下子送来许多,隔三差五来打块豆腐。黄茂林既然要走,总得把人家的豆腐打完。还有欠账的,也得赶紧收回来。等到了县城里,一切重新开始,更不容易。
叶氏点头,“让他不要急,慢慢来。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没闲着,整日忙得跟陀螺似的。酒席不办就算了,等你们扎稳了脚跟,泰和一周岁的时候,你们再办酒席也不迟。这县城里的人际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铺开的。我来了这么久,也没认识多少人。”
梅香叹了口气,“可不就是,我整日被几个孩子缠着,外头的事情也帮不上什么忙。又是买宅子,又是盖作坊,连搬家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至于人际关系,我除了回娘家,一个人都不认识。阿娘,以前都说我能干,如今跟茂林哥一比,我真是差太多了。”
玉茗妯娌二人在一边忍不住笑了,“在姐姐眼里,姐夫就是天下第一人了。”
梅香也忍不住打趣,“难道在你们眼里,我弟弟们不是天下第一人?”
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正说着话,慧哥儿跑进来了,腻在外婆和阿娘身边。
梅香摸了摸儿子的头,“阿娘,慧哥儿如今失学了呢。”
叶氏嗔怪女儿,“还跟我说这样的怪话,等明盛回来,你跟他抱怨去。”
婉柔在一边插话,“前儿官人就说,等姐姐来了,把外甥接到学堂去。”
梅香问婉柔,“学堂里教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可有与他同龄的?若没有,也不必单独为了他破例,另外找一家也使得。”
婉柔急忙回答道,“有呢,姐姐只管放心。学堂里几十个学生,把他们按年纪分了等,最小的也就和外甥年纪差不多。”
梅香问慧哥儿,“你想去二舅的学堂里读书吗?”
慧哥儿点头,“想去,姑父也说让我跟着二舅读书”。
叶氏忽然问起,“俊哥儿以后就一直在平安镇教书吗?”
梅香想了想才回答,“听淑娴妹妹说,妹夫想多教几年书,攒一些家底再说看,方家底子薄,如今他们也有了两个孩子,一时半会的也走不开。”
叶氏点头,“俊哥是个好孩子,我们也希望他能更好一些。”
娘儿几个絮絮叨叨说了许多闲话,玉茗去厨房叮嘱下人好生做一桌饭菜。
梅香拖着三个孩子在娘家吃了顿晌午饭,家里男丁都不在,一群妇孺也不讲那么多规矩,团团围成一桌。
慧哥儿最大,然后是清溪和青莲,再是登哥儿,泰和最小,还在吃奶。
婉柔羡慕的看着大姑姐的三个孩子,“姐姐真有福气,三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养的好。”
梅香笑眯眯的看着她,“不用急,过几年你身后也是一小串孩子。”
婉柔有些脸红,不再说话。
吃了饭之后,叶氏让梅香去自己院里歇息。起来之后,陈婆子过来了。
叶氏提前问过女儿需要什么样的人,梅香说要一个做饭的婆子,一个男仆,再加一个洗衣扫地的婆子。
叶氏让陈婆子带了许多人过来。
陈婆子听了梅香的要求后,给她提建议,“姑奶奶,不如买一家子回去。女的做饭,男的跟着姑爷,家里孩子留着使唤。”
梅香看向叶氏,叶氏点点头,“陈婆子说的有道理,买一家子省的骨肉分离,且他们轻易不会犯错,怕连累家人。不过也有坏处,一人犯错,家人跟着包庇。这好与坏也不是绝对的,单看你更看重什么。”
梅香想了想,“那我就买一家子吧,我家里小,事情都在眼前,他们也瞒不了我什么,就算犯了错相互包庇,一天两天的功夫我也能发现得了。”
叶氏笑了,“那倒不假,你家里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陈婆子极力给梅香推荐一家子人,这家姓王,男女都将将要三十岁的样子,有三个孩子,最大的男孩十二岁,下面又是一个十岁的男孩,在下面还有个七岁的丫头。
陈婆子的理由很简单,“这一家子都规矩,不多言多语。他们原就是县城里的人,对这一片熟悉的很。姑奶奶和姑爷才来,正需要这样的人。若是外地的,姑奶奶还要教导他。”
叶氏笑着和陈婆子开玩笑,“你可不能欺负我女儿是外来的,若是人不好,我可要去骂你的。”
陈婆子连忙赔笑,“哎呦,太太多虑了,我岂敢蒙骗贵府姑奶奶。太太只管放心,若是人不好,您只管让人去砸了我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