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泽清笑道:“县城里原本是那种泥泞路,下雨的时候一出门绝对是一脚泥,忍不了了,让人铺路。”
“没那么简单吧?”秦玉堂看了眼祝泽清,“干什么不得花钱,钱从哪儿来的?”
祝泽清微笑:“葛守全给的。”
“他要是有你一半为官的心,这路早就铺了。”秦玉堂看了葛守全的卷宗,实在是生气,三十多年毫无建树不说,还让县城差点儿散了。
祝泽清道:“不说他了,说到他就生气,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做的官。”
两人说着话,来到了官学。
祝泽清带着秦玉堂走进官学:“官学是新建的,县城里的大户们捐的钱,二月初一开学,还有几日要月考了,你正好赶上,到时候看看他们考得怎么样。”
“有好苗子吗?”秦玉堂一边走,一边看着官学里的环境,花草树木刚发芽,嫩绿的颜色在这土黄色间格外亮眼突出。
祝泽清自信地回答:“一千多孩子肯定有好苗子。”
秦玉堂提醒道:“这事儿你可要重视,学子也关系着你的功绩。”
祝泽清笑笑:“我知道。”
朗朗读书声从教舍里传出来,听着活力四射,充满希望。
祝泽清就只带了秦玉堂转了男学生这边,双儿和姑娘那边锁了门,没有过去,免得打扰他们上课。
从官学出来,祝泽清带着秦玉堂去了最繁华的街道。
这里汇集了各方商户,本地的,外地的,外族的,包括西域人、波斯(伊朗)人、大食(阿拉伯)人、拂蔴(东罗马)人、新罗人、天竺(印度)人、真腊(柬埔寨)人、骠国(缅甸)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一箱箱货物堆了一大堆,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秦玉堂感叹道:“这街道有京城坊市的感觉了。”
祝泽清有点点自豪,这都是他一手促成了,很有成就感:“阳翟县有四条这样的街道,再带你去另外三条转转。”
秦玉堂点点头:“好。”
祝泽清道:“有没有什么想买的,这里很多新奇玩意儿,京城都不一样买的到。”
“玛瑙,玛瑙,漂亮的玛瑙……”
“琉璃,紫色的琉璃,琉璃……”
“西域美酒,先尝后买……”
秦玉堂向卖琉璃的小摊走去:“这琉璃杯如何卖?”
小摊主是个西域人,带着浓厚的口音:“少爷好眼光,一眼就看中我小摊上最好的琉璃杯,不要高价,一个一两银子就是。”
秦玉堂惊喜:“比京城卖得便宜多了,给了包四套,我拿回去送人。”
小摊主开心极了:“好的好的,稍等一下,我给你大少爷包起来。”
秦玉堂付了钱,让小厮把琉璃杯送回县衙,他继续逛:“这玉石怎么卖?”
小摊主笑呵呵道:“大少爷好眼光,这是上好的羊脂玉,我这羊脂玉卖得就剩这一块了,这一块有些小,但是打几个手镯和扳指是绝对没问题的,少爷诚心要的话,三百两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