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炅若有所思:“卿的意思是?”
王礼又说:“回禀大王,微臣深知,眼下乃创业之时,当优先军队。可只是一战,便赏赐了七万亩田地出去,如此,固然能体现大王恩德,使兵卒敢战。”
<divclass="tentadv">“可此法可一不可再,如此厚赏,士卒终会有所满足,亦或更加不满。而且,现下官田就这样多,这地若是后头不够分了,该如何?”
“再者,所有参战士卒,皆有赐田五亩,却无区分。这短期还好,长此下去,士卒难免有所想法,故而,微臣恳请大王三思而后行。”
好吧!听到王礼的话,朱怡炅顿时心中豁然。
确实有道理啊!
之前朱怡炅只想着要培养自己的军队系统,就一直大方封赏,以此笼络军心,却忽略了这样多细节。
厚赏重赏,第一次可能士兵会很感动,觉得他朱大王仗义。但第二次,或许就没那般激动了,到了第三次,可能也就那样了,甚至当成理所当然。
或许还会觉得,他朱大王也太抠门了,每次都这么一点赏赐。好家伙,直接适得其反。
而且,参战士卒都赐田五亩,看似士卒都得了好处。但实际上,就给了士卒们一种潜意识,只要参战了,就能得到赏赐,那么奋勇杀敌干嘛?又不会多给田。
最后,他手里的田就这样多,只是一次,就分了七万多出去。还不是大战,甚至第四镇都没参战。
大明现在总共掌握在他朱大王手里的田亩,也就一百多万,这根本打不了几次。
而且官府和国库也不能没有田亩存留,要不然怕是连官员薪资和行政支出都发不出来。
总不可能一直找士绅“借”粮吧!
朱怡炅心中暗道,看来自己当初没砍了这几个清廷官员是对的,这些人果然还是有几把耍子的。
朱怡炅点点头:“王爱卿所言有理,确是孤思虑不周了。”
听到这句爱卿,王礼同样也很高兴:“微臣不敢。”
作为如今大明的知府,王礼早就跟大明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自然是希望大明这条新船能够飘的久一些。
所以,这一见到朱大王如此滥行封赏,便火急火燎的过来劝谏。
“那王爱卿手里可有什么……”
话没说完,王礼从官服的袖子里掏出一封奏折。
“微臣与诸位同僚已有些章程,还请大王鉴阅。”
我去,准备这么充分?
朱怡炅一愣,伸手将奏折接过,只是看了几眼,就觉得完全可行。
既没有太过丰厚,也没有太吝啬,属于刚刚好。
而且,还对有斩获者之类有着额外的封赏。
大明这边不以首级论军功,但不代表士卒不会有斩获。
不以首级论功,纯粹是怕士卒杀敌一阵,就都跑去割敌军首级了。
这在前明乃至现在的大清,可都是陋习。
战场瞬息万变,哪有那个时间给你去割首级抢功劳。
本来想安排个内乱,但想了想,觉得没必要,就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