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在大秦当完美太子17 > 第 111 章 运势转变(第2页)

第 111 章 运势转变(第2页)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扶苏和正史上公子扶苏的区别。

《史记》记载历史上这些人被抓后“皆阬之咸阳”,并且广而告之,警告天下人不要学他们。之后“益发谪徙边”,也就是贬职之后发配边疆。

但是正史上的始皇帝遭到了公子扶苏的劝阻,扶苏认为这样的惩罚太重了,会导致人心不稳。希望父亲为了治下安稳,可以减轻一些处罚。

除此之外,扶苏还提到了“远方黔首未集”,说的是边境的庶民还没有彻底归附大秦。

扶苏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把这么一群妖言惑众的人送去边境,恐怕会反而给他们创造了煽动人心的最佳条件。

同人文中的太子扶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但他更在意父亲的感受。既然父亲为了这些人大动肝火,那他肯定不能劝父亲轻拿轻放。

凭什么轻拿轻放呢?

这些人胆敢污蔑父亲,那就都别想好过!

所以扶苏私底下赞同了父亲将人派去边郡的想法。

担忧他们去边郡煽动民心,那就派人严加看管,不许他们接触庶民。

人心不安定就用别的法子安定,不是说他这个仁厚的长公子被寄予厚望吗?那就利用他的名望来安抚庶民。

最后扶苏和父亲联手做了一场戏。

始皇帝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他先提出了要直接将这些方士都腰斩弃市,太子便站出来劝说父亲以德服人,再给他们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直接处死太便宜他们,啊不是,太凶残了,会叫庶民不安。不如把他们送去边郡修长城,还能顶替一部分服徭役的庶民,让那些庶民能减少些工作量。

始皇帝于是做出不太高兴的样子,但还是采纳了太子的提议。

消息传出去之后,庶民们知道了太子仁德爱

民,只要秦一世上位他们就能有好日子过。于是大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盼头,也不再想着闹事了。

反贼们则看到了帝王与太子“不和()”,仿佛有了可乘之机。

后续被这个错误消息坑到沟里就是后话了。

值得一提的是,《说文解字》一书中曾写过:阬,閬也。閬,门高也。

意思就是说阬()”就是“閬”的意思,而“閬”则指的是高高的门,也可以引申为高墙。

所以《史记》中的“阬之咸阳”应该是关在咸阳的高墙里的意思,即关入咸阳的牢狱之中。搭配后面记载的发配边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

这与汉朝许多恶意抹黑的记录歪曲成的“坑杀”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如果都坑杀了,哪里还能有后面的发配边疆?

坑杀这个说法最初来自西汉初年某部小说类型的作品,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不断借鉴和演变,从一开始的坑杀方士又变成了坑杀儒生。

甚至最初的故事原型,和始皇帝都没什么关系,是其他时代的事情。

好在今生大约是不会再出现大批量处置方士的事情了,也不会再给旁人抹黑始皇的机会。

咸阳的方士们不是因为秦王不信修仙之说干脆都去别处另谋高就了,就是去骊山陵帮忙修建陵墓了。

有太子派的人盯着,哪有方士敢胆大包天地议论君王?

秦王政现在唯一的烦恼就是——没了避世的方法,他要怎么继续瞒天过海。

天天和爱子待在一起,充满了暴露的风险。前世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不想再提,他希望扶苏一直保持如今心无负担的开怀。

要不,给太子多找点事情转移注意?

不等秦王政想出合适的法子,他倒是先行发现太子好像不再提此事了。似乎那日真的就是心血来潮问了一句,见父亲坦荡就信了这番说辞。

太子不提,秦王政乐得糊弄过去。

只要不提这些,他就没有暴露的可能,太子总不能从别的事上推测到他在这件事上的想法。

射鲛的准备工作在几日后完成,秦王政意气风发地来到了海涯之上。这里已经搭好了弓弩,还有数百将士随时准备协助他射杀大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