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是不是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刘光齐拿着手里的任务书直接来到空间,在小洋楼里翻箱倒柜查找起来有关资料,别说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在一本书上他发现国家曾在七十年代初提出过一个43方案,这个方案的内容和刘光齐手上这份任务书非常的相似都是大规模从西方引进工业设备。
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是是为了改变我国轻工业不发达这一现象
众所周知建国时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我国经济发展重点放在首先解决重工业、军事工业等基础工业的建设上了。
五十年代我国引进苏联的“156项工程”项目中,主要是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项目,重工业占到97%,农业和轻工业基本没有,这也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相比,提高不快,甚至还有些缓慢。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经济的发展重点,转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用”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刘光齐简单的看了一下它的投资计划是在3~5年之内,从西方引进约合43亿美元的设备和技术。这其中包括了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还有1。7米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
这个计划跟刘光齐手上的任务书比起来小了不少,光是金额就差了一半,原本是四十三亿,现在变成了六十三亿,多了不少零零碎碎的小项目。看来是刘光齐这两年给老爷子弄了不少外汇,老爷子腰杆子都硬了不少。
既然知道了自己手上这本任务书不是无的放矢,那刘光齐心里就有谱了。
同时刘光齐也在这本书里注意到了一些关于这个计划的弊端,那就是干的太快,原本计划五到十年建设完成的,结果两年就给干完了。
按说这是好事儿,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能按照计划生产,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扩大再生产。
无法扩大再生产就意味着企业无法产生利润偿还外债,要知道这些设备都是用外汇买回来的,如果偿还不了那就只能由政府买单,造成赤字。
虽然这一世有刘光齐输血,但是刘光齐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单薄了,要是不好好操作,即便刘光齐有未来做参考也很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从空间出来后,刘光齐开始思考把这个计划交给谁来执行,上面把任务交给他肯定是看中了他在香港的关系。
有白振华在中间穿针引线引进设备这件事几乎没有困难,反正现在大老美那边已经放松了对华的限制,干什么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
可问题是他很忙,现在光是他分管的领域就有好几个,如果再加上这一个他真的是力有不逮,必须找一个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人去操作这件事儿。
“歇的够久了,是时候让他活动活动了。立春,备车,我要出去一趟。”
很快刘光齐就在脑子里找到了一个适合这项工作的绝佳人选。
领导动动嘴,底下跑断腿。特别是到了刘光齐这个级别出行都是一件麻烦事儿,一阵鸡飞狗跳后,小车班很准备好了三辆车,车队出了bJ后一路向北,很快就来到了刘光齐的老家,刘家村。
看到有小轿车驶进自己村子,蹲在墙根晒太阳的村民们纷纷看了过来,这年头小轿车可是稀罕玩意,能瞅见一辆都够稀罕的了,更别说还是三辆了。
不过对于刘家村的村民来说小轿车虽然稀罕,但是还没有到围观的地步,毕竟自打刘光齐当了大领导之后,他们刘家村隔三差五就会来上几个领导。
看着慢慢驶进村子的车队,村民们三五成群的立在路边猜测车里坐的是哪位大领导。
“光义叔,又有车来咱们村了。”
一些机灵的小家伙则是快速的跑到刘光义家里给刘光义报信,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只要有车来村里那肯定是来看刘光义的,就算不是也没关系,谁让刘光义现在刘家村的村长呢,村里来了外人找他也没毛病。
看着车窗外的景象,往日的种种的顿时浮现在刘光齐的眼前,有小时候在这里生活的场景,也有他重生后第一次来这里的画面。
“行了,就停在这里。”
眼瞅着已经到了回自己家的大坡,刘光齐抬了抬手叫停了司机,然后从车上走了下来。
“是光齐”
“光齐,回来了。”
路边的村民在看到车上下来的人是刘光齐后全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一个个从墙角站了起来。快速朝刘光齐走了过来。
“小心领导。”
看到乌泱泱的人群,负责刘光齐安全的警卫顿时吓了一跳。
“别担心,这都是我的亲戚。”
刘光齐拦住想要把他挡在身后的警卫,主动的走到了村民中间跟村民们热情的打起了招呼。
“真是你光齐啊。”
“是我啊,昌叔,你最近身体还好吧。”
“好,好的很。你现在可不得了啊,咱们村里的人早就盼着你回来呢。”
“二哥,你回来了。”
“嗯,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