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学儒穿起官服坐堂,传令:“把击鼓人传上来!”
那个生得肥胖的人一到公堂,立刻下跪告禀:“大老爷明察,小民丁一青的岳丈临终之前,立下遗嘱说:“张一非吾子也所有家产尽给女婿外人不得侵占”说罢便呈上遗嘱。
李学儒看后便大声责骂张一非。
那个生得瘦弱的人也下跪告禀:“大老爷息怒,家父生前立此遗嘱是这样说的:“张—非,吾子也,所有家产尽给,女婿外人不得侵占。”说罢也呈上遗嘱。
李学儒看后,顿时一拍惊堂木,“拍”声一响,指着丁一青怒骂道:“我把你这个刁民,女婿是外人,竟如此够胆,争占遗产,左右听令,赏他五十大板,拉出公堂。”
丁一青怎知遗产得不到,还挨了五十大板,真是有冤无处诉。
原来,当地有个姓张的老板,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张一非,因为他是老大,村中的人都常叫他张一。张老板眼看自己老了,害怕死后亲手创出的家当败在儿子手上,所以整天对儿子说些生财之道。
谁知这个张一非虽然已到了而立之年,但对发家致富不感兴趣,从早到晚在家勤奋读书。张一非确有个怪癖,他看中了那本书,任凭要多少银两,也要把它买下来。
张老板的女婿丁一青是个奸狡滑头之人,岳丈大人的家财,使他口水流了三尺又三尺,所以常常用各种方式恭维岳丈,装得一副十分孝顺的样子。
一年后,张老得了个不治之症,眼看在世没有多少天了,他怕死后家财败在张一非手上,便叫女婿和儿子到床前,对他们说:“张一非,你虽是我的儿子,但不成器;女婿丁一青行孝,恭顺,虽不是亲生,也是半边儿。我死后,所有家产都给丁一青。张一非你读你的书,不要与丁一青来争占我的财物。”
张老又怕死后,他俩相争起来。论起家规,女婿可能会欠理,便叫女婿端来笔砚,令儿子亲手记录。
张老说:“张一非吾子也,所有家产尽给女婿,外人不得侵占。父嘱。”
几刻钟后,张老咽了气。
丧事办完后,丁一青请来了大挂车,要运走岳丈遗下的家产。
张一非客气地说:“妹夫,父债子还;父业儿承,这是天经地义,素来如此的。你不要如此横蛮。”
丁一青一听便火了,大声道:“岳丈临终之时,有言嘱咐,并立字为据。我才说你横蛮。”丁一青说完后便大声骂起来。
张一非小声说:“妹夫,你我互相争吵起来,但争来争去都没有结果,不如我们去州衙,请知府大老爷判断吧。”
丁一青听后,理直气壮道:“去就去,有遗嘱为凭,难道怕你不行?!”
于是,就有了前面发生的一幕。
事后,李学儒发觉,张一非在记录他父亲的遗嘱时,按自己的意愿加上了标点。
李学儒亲身经历判审了这单公案,不由得感叹:想我李学儒,平生饱读诗书,学识过人,举人出身,大大小小也是朝廷重臣,想不到竟然在这个南蛮之地,一时被张一非玩弄文字游戏给骗了,一气之下,弃官不做,归隐泉林,办私塾,教书育人。
……
再说李学儒自那次学堂听完惠能倒背《诗经》那时起,就已预知这小子岂非池中物,其成就,肯定为自己之上,弹丸之地——新州县,不是他的容身之地……
因此,当李学儒那天晚上听了小兰把惠能要去湖北黄梅东禅寺求佛法的事后,他就表示赞成了,这与他的经历和洞察世事有着莫大的关系。
而小兰她娘,见丈夫都赞成惠能北上去求佛法了,还能再说什么呢?只好明天一大早,与小兰一道去了福胜寺,为惠能请了一个“平安符”,保佑惠能此去一路平安。
岂料,当小兰母女俩求得“平安符”回来,小兰她娘还不放心,又到厨房煮了六只红鸡蛋,让小兰赶去夏卢村交给惠能的时候,他已经出到洞口崖楼山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小兰她娘不煮红鸡蛋,延误了时间,也许会在夏卢村能见到惠能,也就不会另生枝节了。
小兰她娘,为何要煮红鸡蛋给惠能带着上路的呢?
原本是小兰她娘出于好意,煮六只红鸡蛋,取意为“福福禄禄”的意思。
怎料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惠能在东禅寺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众作务,劈柴打碓8个多月,年事已高的弘忍终将衣法传付与惠能,使之成为了一个未有落发剃度的禅宗六祖。这也许与红鸡蛋的民俗渊源有关。
……
再说惠能进入李小兰家厅堂,甫一坐定,还没来得及擦一把汗,小兰她娘已从厨房里端出一碗微温的粥水递给他。
惠能站起来,伸出双手接着,“咕咕”地把这碗粥水喝了个精光,然后,用手抹了抹嘴角,向着小兰她娘,说:“谢谢伯母。这粥水既解渴,又止饥,真好喝啊。”
小兰她娘见惠能还这么见外、客气,便责备着说:“阿能啊,都到这个份上了,你还这么客气做什么呢?先坐下休休息,刚收饭火,等会便有饭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