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进球重任的职责从董清卓一个人身上,转移到了另外两个前锋的身上。
虽然董清卓的下场给了一中的后防线减少了很多压力,但随着他们进攻配置的改变,申城一中的防守策略也不可避免的需要重新布置,球员能否在球场上自我调节,就成了能力的体现。
申大附中的两名前锋由此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其中一人名叫王珏,身穿17号,是一名左脚选手,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令人叫做李帅,19号,基本功很扎实,各项技能都很均衡,是个不错的全能前锋。
马永康负责盯防王珏,而高岳翔则看守李帅。
能力上来说,王珏和李帅肯定不如董清卓,但却是也颇具实力的球员,在申大附中这样的球员,只不过所有人的光辉被董清卓都掩盖了而已,甚至因为董清卓的存在,被埋没了而已。
王珏作为一个左脚球员,很多习惯性动作都很别扭,当然,这是对防守他的球员来说的,左脚选手和右脚选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正常不是左撇子的人,在思考对手的行为时,都是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为去判断的,但左撇子的行为却恰恰和右撇子完全相反,你在判断他时,还得从反面去对应,这样一来,往往就容易造成失误。
而王珏正好又是相对十分灵活的球员,身背黄牌的马永康瞬间觉得吃不消了。
而李帅的特点是稳扎稳打,没有闪光点,却任何一项都不犯错,这种特点倒是和高岳翔有些类似,都是基本功到位,不怎么犯错。所以一时间,高岳翔也只是和他斗得难解难分,却分不出精力去支援马永康。
董清卓的下场对申大附中的影响似乎并不大,毕竟他们的中后场实力本来就很厚实。
倒是申城一中的球员,多数人心理出现了偏差。本以为对手王牌前锋下场,自己的机会更大了,心态都不自觉的有些放松而变得轻飘飘。
但实际在比赛中,却完全没有感觉到对手的实力有所损失,反而因为董清卓的下场,申大附中的球员放低了自己的姿态,有点哀兵的味道了。
所谓哀兵必胜,并不是说成了哀兵实力就突然涨了,这是不可能的,而是说变成哀兵后,大家开始抱有破釜沉舟的心态,大大的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在一阵爆后,就出惊人的威力。
另一方面,随着董清卓的下场,似乎申大附中的前场反而更活跃起来,每个人都参与到了进攻中去,而不是之前那样,有些刻意的必须交到董清卓脚下。
这也是为什么在体育运动中,好多球队在本队最具实力的球员上不了场后,短时间内反而成绩惊人的好。
因为丢了主将,三军用命,每个人都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花费的精力自然也变成了十二分程度。
当然,因此而说,少了董清卓的申大附中实力更强就不对了,短期的爆力并不能有持久的威力,一旦时间久了,少了王牌的实力缺失就会体现出来。
但是至少在这场比赛中,申大附中没有董清卓的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如果申城一中的球员不能及早的调整去意识到这样的变化,那么下面的比赛,说不定会变得更加艰难。
比赛还剩不到3o分钟,申大附中的进攻变得一波又一波的紧迫,时间此时对他们来说,格外的珍贵。
并且他们中前场流畅的配合越来越得心应手。
马永康和高岳翔有些狼狈,特别是马永康这一侧,频频吃紧,高岳翔不得不一次次的来协助他的防守,而李帅踢球又有章有法,高岳翔每次去补马永康的缺失,他就能跑出威胁位置,来威胁一中的球门。
王珏面对马永康完全占优,面对高岳翔的协防,也毫不含糊,吃不住就瞅准李帅跑出的空位,一次次的把球准确的交到李帅脚下。
李帅的射门虽然并无出奇之处,却也几乎每次都能射入门框范围之内,迫使李茂阳不许有任何一次的失误,否则就很可能丢球。
不过,申城一中的进攻也机会不少,对手的进攻很流畅,但对一中的压迫感却没有董清卓在的那时候那么强烈,特别是一中的两个边路,原本董清卓在的时候,王珏和李帅更多在边路活动,现在两个前锋更往中路做文章,对一中边路的压力自然没有了。
一中的两个边后卫顿时轻松不少,而于声和毛俊卿也有更多的空隙来投入进攻中去。
华山把董清卓黑下了场,但自己的小腿也受了伤,虽然他本身没有影响,但总不能表现出毫无影响吧,这样会引人怀疑,所以华山有意的把自己放低调,不再表现的那么显眼,反正自己的球队现在领先着,并不急于再次强攻对手。
形势在这样的变化下,双方的攻守你来我往,热闹起来。申大附中占着优势,但是一中的反击也很犀利。
只要在坚持二十分钟,申城一中有史以来小组赛阶段第一次胜利就来临了。
这支申城综合评价最好中学的所属足球队,在运动履历上可是泛善可陈,之前仅仅一次决赛圈经历,也是各种鸭蛋毫无建树,而这一次刚一进决赛圈,就能击败强大的对手,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然,比赛还没结束,还需要队员们努力坚持,争取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