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话,襄王妃的眼中,已簌簌的落起了泪。
使了眼色给白薇,让她去净了帕子送来给襄王妃净面,慕嫣然柔声劝道:“婶婶,您莫要多想。您和王叔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际,世子兴许就是这般想的,所以才打算趁着您二老身子骨硬朗的时候多去外头跑跑,长长见识,过几年,等你们老了,说不定他就安下心来在你们身前侍奉二老呢。您可莫曲解了世子的意思……”
慕嫣然的话,似乎并不能让襄王妃释怀。
眼中的泪水愈发缤纷涌出,似是想起了前些年儿子在外时她心里的担惊受怕,襄王妃一脸的悲痛。
过了好久,襄王妃的情绪才平复下来,而外头,小贵子扬声通传,说贺启暄到了。
襄王妃刚站起身,贺启暄已大步迈了进来。
“襄王婶……”
许是已经知晓了襄王妃的来意,贺启暄有些为难的看了慕嫣然一眼。
顿时,慕嫣然心中一沉。
果然,听襄王妃哭求,贺启暄一脸凝重的说道:“襄王婶,启暄自幼便和钧堂兄要好,您和襄王叔对启暄也爱护有加,按说,这样的要求乃是人之常情,启暄不该推诿。可……”
犹豫了一下,贺启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可此番的调令,是钧堂兄亲自来求的。”
“什么?”
似是未想到是儿子亲自要求远赴边关,襄王妃有些吃惊的怔住了。
贺启暄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
“怎么会,怎么会……”
喃喃的低声念叨着,襄王妃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可是除了贺启钧执意要求,以贺启暄和兵部而言,看着襄王府只有世子一个儿郎来说,都绝对不会下发这样的调令。
沉默了一会儿,襄王妃心内已经信服了。
“启暄,如今,你已是摄政王,你的话,就是圣旨,别让钧儿去边关,好吗?算婶婶求你……”
襄王妃满眼祈求的看向贺启暄。
贺启暄为难的长叹了口气,“襄王婶,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今,并不是一纸调令的问题。即便我按住不发,钧堂兄若是不想留在都城,天大地大也拦不住他啊,您说呢?”
其实,这个道理襄王妃又岂能不懂?
可病急乱投医,如今,她的心里已是一团乱麻,哪里还能看的这么清楚明白?
柔声劝慰了许久,襄王妃的心情依旧没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