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地球的红飘带思维导图 > 第43部分(第3页)

第43部分(第3页)

飞机又沿着北岸徐徐飞行。

“汉源在哪里?”蒋介石问。

“就要到了。”陈诚对照了一下地图。

“杨森和刘文辉到了汉源吗?”

“按电报说是到了。”

“那就把我的亲笔信投下去!”

“好。”

接着,通讯袋投向了距大渡河不远的一座小城。这是蒋介石作战指挥中的惯常作法,表示统帅与将领同甘共苦。这些信多半都是称兄道弟,使那些名利心很重的将领们感激涕零。

“据我得到的消息,”陈诚微笑着说,“上次委座勖勉杨森的电报,作用不小。”

“我说什么了?”

“你不是要他当骆秉章么?”

“噢,原来是这个。”蒋介石一笑,“其实,真正的骆秉章是我。”

说过,哈哈大笑起来。

空中乌云飞驰,天色渐渐阴下来了。时间不大,就飘下了零星的细雨。

红军在崎岖的山径上继续行进。刘伯承撑起了他那把弯弯把的雨伞,聂荣臻戴着他那顶棕黑色的斗笠,一先一后在队伍中步行。大约走出十几里路,天色已近薄暮。由于山沟狭窄,更显得晦暗。

“这是什么声音?”机灵的薛枫停住脚步。

大家凝神静听,果然远处传来一种嗡隆隆隆,嗡隆隆隆的声音。声音沉重而又经久不停,就象是远处的风暴正要袭击过来似的。

“不会是飞机吧!”刘伯承说。

“不是,不是,飞机早就走了。”薛枫说。

“会不会是大渡河呵?”聂荣臻凝神听了一阵,说,“我小时候住在长江边上,有时就听见这种声音。”

“可能,很可能,按时间说,也应该不远了。”

他们攀上一道马鞍型的山岭,果然看到远处有一道较为宽阔的山谷,在低垂的云雾下,闪着一弯银带似的白光。那想必就是与他们生死攸关的大渡河了。刚才听到的激越而沉重的隆隆声正是从那里传来。

此处山高风疾,把刘伯承的雨伞吹得东歪西倒,都有点拿不住了。聂荣臻的斗笠更戴不住,只好推到背上。

“很可能那就是安顺场了!”刘伯承指了指南岸一个较大的居民点说。那里在暮色里已经亮起了几点桔黄色的灯火。“我看,把任务布置下去吧。”聂荣臻说,“今天晚上是不能休息的。”

刘伯承点点头,立刻命令薛枫:“快,把杨得志找来!”

不一时,一个短小精悍约有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军人跑了上来。他圆乎乎的脸上,生着一双略略挑起的剑眉,隐藏着一股英气。他的皮带上挂着一把小手枪,背上斜插着一把大刀,刀把上垂着一条长长的红绸子。他来到刘、聂面前,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个敬礼。

刘伯承和聂荣臻都很熟悉他。他是湖南醴陵一个穷铁匠的儿子,从小跟父亲走乡串街地打铁,十四岁就到安源煤矿给人挑煤炭。一个年轻孩子,肩上经常要挑一百六十斤重的东西,还不断挨骂受气。这样,传说中的“穷党”就成了他朝思暮想的对象。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这个“穷党”终于来到他的身边,他就同二十几个修路工人一起,跑到朱德、陈毅的队伍中来了。四个月后,这支队伍就在井冈山下同毛泽东的队伍会合。杨得志不象别人那样有越级提拔的机会,他是从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硬是半级也不拉地升上团长来的。他的文化程度不高,靠的是一贯的骁勇善战。因为勇敢、不怕死是这支军队许许多多的同志们告诉他的道德标准,他是牢牢地接受了的。他背上斜插着的那把明亮的大刀,不妨说是他精神的象征。按说,作为团级指挥员,已经无此必要了,但他仍然不舍得丢,每到战斗严峻时刻,他就会从背上嗖地抽出来,“跟我来呀,同志们!”他的喊声和那团耀眼的白光就会显示出无限的威严。他在学习上,也不愿后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心爱的小本子,经常带在身边,那上边,凡是他亲身参加的战斗,几乎每一次都有经验教训的记述。虽然他没有上过什么军事学校,但实战经验之丰富,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