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似乎很道理?
事实上,这都只是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我们如能深入一层思考,就可了解,有时买主出价不过是一时冲动而已,根本连自己也搞不清楚这价钱是高是低。你嫌他价低不卖,等他回家一算,预算根本不够时,说不定他又觉得价高了。
基本上,买方会出价,多半是对产品有些意思,但这或许是暂时性的,一旦让他空手出了大门,你能保证没有更好,价钱更低的商品可供比较、选择吗?既如此,他会不会再回头都是个问题,遑论加价!
上面的问题都是假设性的,没人能肯定出了门的客人是否还会再回头而且还加价买你的产品。既如此,何必以未知搏已知呢?既然客人出价在底价之上,你若不当场拍板成交,很可能已经犯了大错。与其数鸟在林,倒不如一鸟在手,岂不更实际吗?
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盎司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合约注明委托期30天,底价275万,中介公司开价287万,经过大笔广告促销;虽有几个人来看户,由于总价高,却没有人肯出价。
一直捱了20余天,眼看着委托期快满了,总算出现一位准买主,经过一番参观、盘算后,出价“250万”。
开价287万,底价275万,这老兄下手可真狠,一砍就是37万!
熬了这么久,眼看委托期限快到了,促销费也快血本无归了。好不容易才来了这么个买主,哪能轻易地让你给占了便宜!
价钱出得这么低,非让你加价不可!
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行销本能的反应就是:
“不卖!”
??
这位行销恰好是笔者部门里的同仁。当我看到这份行销报告时,立刻把这位老兄找来,提醒他注意下面几点:
①买主出价被拒绝,除非他实在找不到更好、更便宜的同类产品;否则,没人有把握他会再回头。
②买主“空手”离回来去,久等不回,这时候,再打电话请他回来,唯一的成交可能只有再降价了。
③??? 就算买主再回头,但有可能自动大幅加价并按开盘价287万成交吗?
④即使买方有意愿,但从经验来看,多半只会加个1万、2万左右。再多加价的机会就不大了,问题是:即使如此,谁又有多大把握?
⑤放走了这个可能的买主,在仅余的几天内以及大环境又这么差的情况下,能保证还会有新买主出现吗?
⑥对方开价虽在“底价”(屋主委托价)之下,但通常的情况是:说服屋主比买主容易多了,因为屋主的资讯是明的,但买主的资讯则经常是暗的,为什么不选知彼的仗打,偏选不知彼呢?
⑦只有高明的中间人才能秉持着居间任务,让买卖双方“有进有退”地达成共识,将生意完成,回收佣金。
同仁听了,频频点头称是。然而,3天后,我所担心却不忍说出口的事终于发生了,这个买主果然以237万的价格买了附近同一规格的房子,机会就这样的稍纵而逝了!
近十万售屋佣金就这么飞了,如果当它是学费的话,也未免太贵了,问题是又有多少人在这么高昂的学费里学到教训呢?
买东西,有时候完全是一股冲动!百这股冲动的持续性通常都不会太长,如能及时掌握购买冲动的最高点,或许可在相对高价上成交,达到行销艺术的最高境界。
出奇篇(七)
7??????? 最低多少钱能卖?
每个行业的行销者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最低多少钱能卖?”
新进行销人员一听到这句话,往往会方寸大乱,经验平平的赞是未必能确实掌握分寸,因时因地因利制宜而错失良机,而资深行销则又觉得这种问题太简单了!
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抱持着平常心。因为,买方这种动作,通常只是试探性质的随口问问,不见得一定要买。但经验不足的行销一碰到客户问这问题,就以为买卖快成了,答话就特别仔细,结果自动降了价,而买方还是无动于衷。自己白忙一场 不说,一旦碰到真正的买主,你一降价,他会觉得你轻易降价是有机可乘,再狠狠杀你一刀;恐怕更让你进退两难,得不偿失!
以房地产买卖而言,当买方问:
“最低价多少能卖?”
这时,行销人员可以不必担心,因为大多数客户通常不了解房地产的杀价单位,除非是胡缠蛮干,否则,都不至于杀到“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