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时间的玫瑰主要讲的是什么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投资其实是追求小概率中的大概率事件

2007年4月20到23日封闭四天学习《管理数量方法》,学习的过程中有一节——“衡量不确定性:概率函数”,这让我联想起股票市场的概率问题。

什么是概率,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用数量表示某个事件可能的程度。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股票市场投资是为了赚钱或存续财富,但在股票市场连续变化的不确定状态中,其概率有多大?换句话说,在股票市场里赚钱到底是小概率事件还是大概率事件?

上证指数在2006年大涨。《中国证券报》举办的2006年度投资者收益情况网上调查显示,70%的投资者盈利在10%以上。其中21%的被调查者获利10%左右,30%的人收益率为20%~50%,14%的人获利50%~100%。此外,5%左右的被调查者收益率超过100%,从而跑赢大盘。大盘上涨不等于投资者均能获利。在调查中,14%的投资者表示不赔不赚,7%的人亏损10%左右,亏损20%~50%的占7%,亏损超过50%的占2%。

从股票市场已有的历史数据看,指数在一年里大涨,与70%赚30%亏的比例,这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指数上升的结果,正常的盈亏比例关系按过往的经验看,应该是:5%跑赢大盘、10%赚钱、15%不赚不亏、70%亏。

当然,上述是以年计的概率事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比如说100年,90%以上的企业可能是要死亡的,即便是大企业的寿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面,也很少超过人类寿命的一半。依Royal DutchShell的估计,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及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为什么70%甚至更高的比例的人最终会损失金钱?如果投资的企业有90%的概率注定在100年内消失,对大多数人而言亏钱是常态。

股票市场的市值最终是由那些能剩下的蓝筹企业来支撑的,对于那些想穿越周期积累并延续财富的人,能否投资到幸存下来的5%~10%企业中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这5%最优秀的企业,也不可能避免波动,甚至在股票市场危机来临时还会大幅下跌,但重要的是——经历了停滞之后它们能恢复生机,并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从这个角度着眼,投资其实是追求小概率中的大概率事件。

2007年4月25日

1000股万科的故事

2007年6月28日在珠海见一位初中同学。谈到投资,她说这么多年来,不仅没有赚多少钱还亏了不少,每次赚一点就卖,套牢了就放在那,还是做实业踏实。她这么多年来,主要从事贸易和实业投资。视股票投资为一项长期事业的想法她似乎很难接受。

因多时未见,我们聊到1990年大学毕业她去佛山工作的事,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她,刚去不久就通过房地产赚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人民币,这在那时候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谈到这,她想起,她用这笔钱的一部分1991年花一万多买了500股深宝安;1993年花二万多买了1000股万科。

当年,买完股票就跌,加上人从佛山移居珠海,如果不是见到我,提起往事,她几乎忘了她在佛山还有股票的事。过去,我只是通过媒体知道某某人持有股票多少年赚取多少倍,而今天无意中,我身边竟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我告诉她,万科的一个股东刘元生1988年投资了400万,现在市值大约有20亿人民币,而她的这笔投资现在至少有几十万,如果每次配股不放弃,包括股改给的权证,应该至少上百万人民币。她感到非常惊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投资札记之三:投资最难的是什么(5)

她告诉我,回去她找找原始凭证,2007年7月2日她要去一趟佛山。我特意请她——打一份对账单出来,时间越久越好。2007年7月3日晚和同事吃过饭给她电话问询此事,她告诉我:她去了,原来开户的国投已经不存在,现在的名称变成了广发证券营业部,因营业部已经几易其主,听里面的员工讲,已打印不出14年来的对账单了。现在的市值宝安1。4万左右,万科36万,工作人员讲如果每次配股与股改的权证都要的话,大概是72倍的回报,接近150万。

我的这位聪慧无比的同学,昨晚谦逊地告诉我,她的一生总是这样,也许是傻人有傻福,不过通过这件事,她好像对金融有些开窍了,她准备多拿些钱用来长期投资像万科一样的好股票。我开玩笑:那就买完还忘了它!

2007年7月4日

司机给基金经理上投资课

在云南昆明参加中信证券组织的企业调研活动,一行30余人,多数是基金经理或研究员。

从云南铜业调研出来,到云南白药时间还早,中信证券的组织者建议沿着昆明最好的地方游车河。大巴行驶到翠湖边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前停车、休息。

大巴车司机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到公司参观?”一位基金研究员回答“我们是研究股票的”。司机接话:“股票!上午股票大跌200多点,是买入的好机会。这个时候有多少钱都敢买,抵押房子都可以……我看,到奥运会之前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买了一个ST股票,1块多买涨到8块多,还有一只没有ST之前就是不涨,带上ST马上涨了三个停板。”

“那你拿住了吗?”我问。司机回答说:“如果我拿住了,我早回家开宝马泡浴池,谁还开什么大巴!”“你炒股票几年了?”一位原来君安的同事,现在某基金任基金经理的朋友问。司机回答:“我炒股票十年了,但一直亏,差不多亏了一个房子(估计是按昆明标准),这波牛市回来了半个房,还差半个,估计今年能回来。”

司机的半套房能回来吗?我心里想。

2007年5月30日

投机·投资·收藏

2007年9月1日下午2点,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余丁博士为中欧深圳校友做了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点与面》的演讲。

很遗憾,对当代绘画艺术十分陌生,余丁博士展示的许多画卷从来没见过,但他对中国近20年当代艺术派代表人物的介绍与作品想表达的思想与意境,我还是有感觉。毕竟是60年代生人,那个时代大背景以及经历的希望、痛苦与彷徨,影响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位愿意思想的年轻人。今天,作为一个逐渐强盛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和艺术该向何处发展,我们该如何建构未来的艺术、复兴中国的文化,是摆在每一个中国艺术家面前的课题,也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思考的。

余丁博士对于自身文化自强不息的信念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非常赞同。除此之外,今天有所收获的则来自他讲述的两个人物故事。

一个是年轻时梦想成为运动员,但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的副总裁,之后又做了4年(1995~1999)瑞士驻华大使的乌里·希克(Uli Sigg)。乌里·希克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2005年英国出版的《艺术评论》把他列为世界艺术100强中第81位,他总共收藏了包括王广义、艾未未、张晓刚、周铁海、张洹等20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大约1500幅作品。乌里·希克不仅仅购买艺术品,收藏艺术品,还把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