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些林都造在庸官们的报表里! 就像前面一节里提到庸官的表现所说的:“庸官爱虚报成绩,栽一万株树就报一百万株成绩,若连前累计,树都栽到外县、外地区去了,山上却还是“和尚头”。”
看到多少这样的“和尚头”,就能想出有多少虚报成绩的庸官。 我国拥有4亿公顷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草原本该是最大的绿色生态保护屏障,但实际上却相反,究其原因,人为破坏因素不得不提。很长一段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只考虑如何向自然索取,丝毫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牺牲草原植被为代价来开荒种粮食。人对草原急功近利的掠夺如今已凸显其严重的后果:植被破坏开始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在一些大城市,沙尘暴天气日益频繁地出现,人们开始饱尝破坏生态环境的苦果,大自然正在向人类的急功近利行为展开报复。
为了把经济指标快速“做大”,不惜毁掉绿水青山——这些地方政府“以环境换发展”的做法无疑是杀鸡取卵。
我想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长者赐了两个饥饿的人两样东西: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一个选择了鱼竿,另一个选择了鱼,就分道扬镳了。
选择了鱼的人用柴将鱼煮熟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可是不久之后,由于鱼被吃光还是照样被饿死了,弃尸荒野;选择了鱼竿的人忍受饥饿的煎熬,步履艰难地走向海边,想用手中的鱼竿去钓鱼充饥。然而,当他使完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时,却还没有见到那蓝色的海洋,只能带着遗憾和感慨离开了世界。
然而,同样的情况摆在另两个饥饿的人面前时,却没有发生同样的悲剧。他们并没有各取自己所需之后各奔东西,而是带着鱼和鱼竿共同去寻找大海。当他们走得饥饿时,就煮两条鱼充饥,经过长途的艰难跋涉,终于看见了蓝色的大海,他们俩用鱼竿捕鱼赚来的钱购买了所需的房子,并各自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有的地方政府就像前面两个渔人一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心切。把“发展是硬道理”异化成了“GDP是硬道理”。结果是GDP上去了,生态环境却下来了。吃祖宗遗产,砸子孙饭碗,几乎成了一些地方的“发展模式”。有资料表明,世界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有一半已落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内,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是:14的中国居民没有清洁的饮水源、13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环境污染也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到15%,而人民的健康代价更是无法估算。
有的地方官员为任期政绩和个人利益计,胡批乱审滥立建设项目。更有为短期利益,而大量开设电子垃圾拆解、垃圾塑料再生作坊,城市郊区、集镇污水泗流、黑烟弥漫,耕地几近绝产、人口接踵流失。近年甚至开始出现骇人听闻的“无人村”、“癌症村”,某些地区的“长官经济”所催生出来的环境灾害,往往需要几倍乃至几十倍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几代人的时间来偿还。
就在前年,中部某省的一个县还发生过这样荒唐的事:因为一个县环保局坚决不同意政府引进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最后县政府竟能下文件撤销了环保局。
###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力戒浮夸急躁、急功近利。
###总理也多次强调:中国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有一则故事说:有个商人到外地买了一车沉香,运回故乡来卖。因为较昂贵,乏人问津。而旁边一个卖木炭的因为便宜,一下就卖光了。商人一着急,用火将整车的沉香烧成木炭,果真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他也高兴地回家了。 很多时候,人类也干出了像那个卖沉香的商人那样自以为聪明的傻事。只有放弃急功近利的做法,追求长远之策,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长足发展。
。。
把精细化管理引入政府管理(1)
——就群众的生活来讲,每一项政策和行动的落实比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更能使人们切身地感受到,所以,在政府服务中,精细化管理有其突
出的重要性。
据《人民日报》报道:** 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倍,德国和法国的倍,日本的倍。
** 而水资源的消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
另据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与公车消费相联系,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
一方面是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是庸官拖沓,恣意铺张浪费。在这种“双管齐下”之下,我们的自然资源逐渐走向贫瘠,我们的自然环境慢慢变得恶劣。
中国要想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要想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不能不重视这方面的因素,不能不对此进行治理。
可以说, 痼疾不除,国家就不可能健康长足发展。
在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栏目里,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成都华西制药厂申办改扩建,这个项目其实并不算大,占地只有70多亩,投资也不过几千万,但要跑完所有的手续,要经过政府部门119道审核,这就意味着,至少要盖119个公章。光绘制出这个审批流程图,就由7、8个工作人员花了5天的时间才画出来。
张志荣是华西制药厂当时的厂长。从1998年一直到2001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这个项目跑手续。没想到跑了两年多,公章才盖了83个,离项目最终批准要盖的119个公章还差三分之一。
2001年,时任成都市市长的李春城到华西制药厂视察,在公章马拉松的长跑中疲惫不堪的张志荣,当着李春城的面,对政府的审批手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面对如此庸繁的手续,李春城挥出了第一刀,目标直指政府部门的审批权限。李春城要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必须砍掉本部门50%的审批项目。
在李春城的主刀之下,成都市一下砍掉了758项审批项目,占所有审批项目的70%。
现在再办华西制药厂这样一个项目,只需要盖 20多个公章,68个工作日就可以了。
由119个公章简化为20多个,由跑了2年还遥遥无期到68个工作日,这中间是怎样的一种博弈我们暂且不论,就是省去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全转化为生产力的话,将创造多大的价值!
可见,庸官不治,懒官不除,就无法提高机关效能,不能提高我们国家的竞争力。
当然,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规划治理。2004年,中央出台了33项政府公务员考核标准,以全面评估政府机关效能。
政府绩效 影响指标 经济: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外来投资占GDP比重社会: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口与环境:环境与生态、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职能指标 经济调节:GDP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财政收支状况市场监督:法规的完善程度、执法状况、企业满意度社会管理: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刑事案件发案率、生产和交通事故死亡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公开程度、公民满意度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其他国有资产占GDP的比重、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率潜力指标人力资源状况:行政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领导班子团队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廉洁状况:腐败案件涉案人数占行政人员比率、机关工作作风、公民评议状况行政效率: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行政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信息管理水平但是,标准出来了,并不一定意味着能落到实处,特别是这么庞大复杂的一个考核体系,更要考虑如何实行如何落实问题。没有很好的落实体
系,再好的考核也是一件空谈。
1998年底,###总局和国家47个部委(直属单位)信息部门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了中国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但时过5年之后的2003年,有记者对某市几十个政府部门网站进行调查,向其中10个网站发出了咨询的电子邮件,结果只有5个部门给了回信,其它网站杳无音信。而接到的5封回信,也是惜墨如金,礼节性的成分也大于实用性,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网站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要求政府有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应该围绕“公信力、约束力、执行力”建设来进行。政府在整个行政运作中,处在一线,是最直接的。
因此,政府工作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务实。这就要把执行文化引入政府管理,在政府系统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由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首先提出的观点。在《细节决定成败》和《精细化管理》两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