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齐鲁文化有哪些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受到世人推崇,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搜罗《兰亭序》真迹,曾花费了很多年时间。当他从王氏后人手中得到时,亲自撰写了《晋书·王羲之传论》,并称赞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惟王逸少乎!”后来,李世民还专门命人做了《兰亭序》拓本,分别赏赐给王公大臣。

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其书法对后世影响之大、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够企及,后世的文豪巨擘如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等人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又才德俱佳,因此在人生旅途中曾被多次荐举、征召,但是他每次都婉言拒绝。后来,他也曾勉强入朝为官,终因性格耿直,经常得罪人,而很难在官场立足。最后辞职返乡,过起自由、恬淡的生活。

据史书记载:王羲之平生经常与道士和平民百姓往来,留下了许多佳话,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听说会稽有位孤寡老太太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鹅,自己也很想养一只,但在集市上买不到,就与好友一起去老太太家观赏。哪知老太太非常仰慕王羲之,听说他要来,急忙准备酒席,但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可吃的,就把那只鹅杀了款待王羲之。对此,王羲之叹惜了很久。

第六章 齐鲁英杰(21)

王羲之曾经居住在蕺山下,一天到山下的一处集市上闲逛,遇到一位卖六角扇的老太太。王羲之走上前问道:“一把扇子卖多少钱?”老太太回答道:“二十文。”王羲之听后没有吭声,只是取出笔来在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太太很不高兴,王羲之对她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题字,即使开价一百也会有人买。”老太太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但既然已经写了字,只好照他说的叫卖。结果,人们听说扇子上有王右军的题字,立刻围上来抢购一空。老太太尝到了甜头,又拿出一些扇子请王羲之题字,他却笑着没有答应。

关于王羲之,在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个东床快婿的故事。王羲之的族叔王敦和王导都是当时的高官权贵,很器重王羲之。王羲之与其族弟(王敦、王导的儿子)王承、王悦并称“王氏三少”,皆非常有才学,堪称高门才俊。一天,一个叫郗鉴的太尉派门生来到王家,声称选女婿。王导听后对来人说:“他们都在东厢房里,你去挑吧!”王氏子弟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忙着应对,有的更衣,有的正襟危坐,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与勤奋。只有王羲之袒腹躺在床上,悠闲地吃着东西,根本没有将选婿的事情放在心上。太尉的门生看过便返回了,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详细地禀告太尉。太尉听后非常高兴地说:“那个躺在床上袒腹的逍遥公子就是我要寻觅的女婿!”于是,王羲之与太尉的女儿结婚了。

晚年的王羲之曾经想舍宅为观,但没有做到。公元361年,王羲之过世,终年59岁,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王羲之的五世孙孟平继承遗志,将宅院改建为观,后来南朝的齐高帝赐名为金庭观。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氏子孙在金庭观的左侧修建了写有“晋王右军墓道”的牌坊,现保存完好。

第五节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人口进行了大规模迁出和迁入,这不仅对山东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引发了当地文化风貌的变迁,产生了一批齐鲁英杰。

一、农学家:贾思勰

贾思勰,大约生活在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北魏著名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曾担任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太守。

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政权建立初期。当时,北方游牧部落鲜卑族的首领是拓跋氏,国人多以畜牧为生,对农业生产不大重视,百姓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公元399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后,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很多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北魏经济逐渐繁荣。但是鲜卑人天生好战,魏道武帝在治国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军事掠夺,导致征战不断,很多*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战争中,粮食的充足与否往往是决定胜利的关键。作为太守,贾思勰不但意识到了这一点,还认为只要粮食、牲畜富足,百姓就能过上安定的生活,鲜卑人的掠夺本性也许会在富裕的生活中逐渐淡化。他决定投身到农业生产中,亲自养羊、种庄稼,从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推广农业生产,使北魏政权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定。

贾思勰深知北魏人对畜牧业生产有着丰富的经验,且习惯于饲养牛、羊等牲畜。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在这方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使畜牧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北魏国人就会接受并信服于我,到那时再推广农业生产就会顺利很多。于是,他从养羊开始。第一次,他养了200只羊,但由于缺乏饲养经验,没到一年就饿死了很多。饲养失败没有令贾思勰气馁,他决定继续干下去,接着又养了一大群羊,并种植了20亩大豆。他想,有这么多的大豆,羊就不会饿死了。哪知,虽然饲料充足,但羊还是死了很多。贾思勰百思不得其解。一位好心的邻居在了解到远处有一位养羊高手时,急忙将消息告诉了他。贾思勰听后,马上赶往100多里外的老羊倌那里,向他求教。

第六章 齐鲁英杰(22)

来到老羊倌家,贾思勰讲述了自己养羊的经过,并恳请老羊倌指教。老羊倌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留他在家中住了几天,不但让他仔细观察自己的羊圈,还给他讲述了羊的选种、饲料的选择和配备、羊圈的清洁卫生及管理方法。听了老羊倌的叙述,贾思勰找到了自己第二次养羊失败原因:羊圈管理不得法。

老羊倌见状,夸赞道:“你的悟性真高,其实羊是不吃自己撒过尿拉过屎的饲料的,你把饲料随便扔在羊圈里,并让羊在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尽管饲料充足,羊依然会饿死。所以,保持羊圈卫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你能够这样认真地寻找其中的原因,肯定会把羊养好。”

贾思勰回去之后,按照老羊倌的指点又养了一群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群羊膘肥肉壮,产奶也多,成活率非常高。从此,贾思勰是养羊能手的消息逐渐传了出去,并且越传越远,向他求教的人也络绎不绝。

养羊成功只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第一步。此后,贾思勰便着手试验耕地种庄稼。为了种好庄稼,他不辞劳苦地四处求教,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田间地头、茅草屋、窝棚等地是贾思勰待得最多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与老农促膝谈心,仔细询问施肥、犁地、选种、不同土质如何下种等众多问题。老农们为他好学、谦虚、求实的精神所感动,毫不保留地向他传授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告诉他:种子是种庄稼的关键,千万不可轻视。一般人仅知道选种要选饱满的穗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察看种子的颜色。同时,还要注意把割下的穗子高高挂起,待到来年春天时再打下来做种。此外,人们更不知道不同土质、不同气候的土地,对种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如果想要在潮湿温暖的低地种谷子,就要选用茎杆柔弱、生长茂盛的谷穗;如果在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就要选茎杆坚实的谷穗。而且,犁地虽然都在七月间,但在犁地之前需要看看地里有没有长茅草。如果地里有茅草,就要提前赶着牛羊在上面踩一遍,这样等七月犁地时茅草才会死去,否则就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贾思勰学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后,便回家进行实际的耕作。在耕种的过程中,他又摸索出许多规律,同时悉心研究前人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料,吸取前人著述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最终创作出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的《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共有92篇,11万多字,内容详实丰富,从大田作物中的谷类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到绿肥作物、香料作物、饲料作物、水生植物,以及蔬菜、瓜、果等无所不包,并且对制酱、酿酒、饲养鸡鸭、猪牛等副业也进行了全面的记述。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农业的百科全书,对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