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呼延贺。还有呼延宜凌。”
薛柔看着狄焕脸上的面具,便瞬间想到了那天看到面具下的伤痕。她微垂着眼帘声音不自觉的放柔了许多,“我无意与王爷为难,如今北戎和大周和亲的事情已经谈崩,王爷想必不日后便会返回北戎,我不会让他们安然离开大周,王爷不若将他们交给我,算我欠王爷一个人情如何?”
容璟闻言诧异的看了看薛柔,然后微眯着眼看着狄焕,眼底有些危险之色。
当初他想让柔柔欠他个人情,几乎磨破了嘴皮子,还用了手中所有的势力去换,甚至还是在形势所迫的情况下才让得薛柔松口,而后他用一个人情换来柔柔答应同他一起前往南楚,足可见的薛柔对于此事的看重,如今她若只是想要呼延贺和呼延宜凌,他相信她有的是办法能从狄焕手中将两人弄过来,就算她办不到还有他,可是薛柔却根本不想和狄焕动手,就主动提及用一个人情去换两人。
容璟轻抿着嘴唇,狭长的凤眼看着狄焕,心中酸溜溜的,眼前这个家伙到底有什么值得柔柔这般看重的?
狄焕察觉到容璟的略带妒意的眼神,嘴角微微勾起,他抬眼看着眼前那抹白色虚影,似乎想要看清那女子的眉眼到底是什么模样,半晌后却只是徒劳,片刻后他才说道:
“本王很想答应你,但是现在呼延贺和呼延宜凌还不能死,本王留着他们还有用处。不过本王废了呼延贺四肢,绞了他舌头,让他这辈子都口不能言,而呼延宜凌经过云香居的事情,和康王的婚约自然履行不成,回到北戎之后,她活着会比死还难受。”
薛柔闻言沉默下来,她没想到狄焕已经对呼延贺动了手,虽然没有杀了呼延贺,但是一个残废的皇子,而且还是皇长子,在民风远比大周彪悍,皇室争夺同样残酷的北戎,他离死也不远了,而呼延宜凌的下场比呼延贺好不到哪里去,她身为和亲公主,却毁了面容毁了名节遣返北戎,还毁了两国联姻,她回到北戎之后不会比死了好过。
“你为何要保他们?”薛柔悠悠道。
“北戎如今表面安稳,实则也是暗潮汹涌,他们两人死在大周对本王来说并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个人还用得上他们。”
“你是说明九方?”薛柔神色微动。
狄焕并没有隐瞒,他点点头道,虽然没有解释为什么,可是薛柔却知道了他的意思。
容璟也早就从那日解毒的事情里知道了明九方就是原北戎景王亲子狄方的事情,此时听狄焕说起他,也猜到了狄焕的打算,不由撇撇嘴道:“你打算让明九方回北戎接管景王府,景王府的权利你舍得放手?”
“景王府本就不是我的,又有何舍不得放手。”狄焕闻言淡淡道,说完他看着薛柔说道:“本王之前给你的东西可还好用?”
薛柔想起那本名册,笑了起来,“很好用,谢谢王爷。”
“你我之间不必言谢。”狄焕随口说道。
他这话一出,无论是薛柔还是容璟都是怔住,容璟是觉得两人言辞亲密对狄焕更加不顺眼,而薛柔却是脸上有些僵硬。
然而狄焕却不等两人问话,就直接站起身来朝外走去。
“方才在宫中之时,正德帝将霍景瑞囚禁在了云水殿中,荣阳王应是有所行动,大周盛京中的那些世袭勋爵都参与了进来,你明日来鸿胪馆中一趟,本王还有些东西交给你。”说话间狄焕顿了顿,意有所指道:“你一人前来。”
说完不等薛柔回话,就头也不回的离开。
容璟见状黑了脸,他转头看着薛柔轻抿着嘴唇,双目失神地看着狄焕背影‘水汪汪’的样子,不由危险的眯起凤眼,他要不要考虑寻个机会,不知不觉的干掉那个碍眼的家伙?……(未完待续。。)
ps: 第四更……总算写完了,好困~~也不造是不是老了,越来越熬不了夜了~~╥﹏╥。。。
217 人心险恶
京中的局势变化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先是七年前水灾旧案突然浮出水面,左相魏坚被擒,牵连朝臣无数,紧接着禹王和康王大闹云香居,与北戎朝阳公主之间的纠葛引发骚乱,这两件事情引起的哗然还未平复,京中就不知从何处突然冒出了成百上千人,他们四处散播消息,称他们是殷家旧部,说当年殷家被灭乃是冤杀,先帝长子安王也是枉死,而真正杀死先帝的另有其人。
而后不到一个时辰,太祖亲封的十数世袭勋爵,还有不知什么时候涌入京中的文人大儒,连同朝中数名武将联手敲响盛京青龙钟,当沉重而且彻耳的钟声响彻整个盛京之时,那十数勋爵手中握有当年殷家乃是被冤杀之证据的事情,也随之传遍天下。
京城之内立时戒严,京畿卫守住京中各大出口封闭城门,不准进出,而京城百姓也沸腾起来。
当年殷家被灭之时,多少人不敢相信守护大周数百年的殷家会叛国通敌、弑杀先帝,只因当时正德帝铁血镇压,又有殷相亲笔手书的通敌密函为证,所以此事才会草草终结,就算有想替殷家鸣不平的人也寻不到任何理由,不得不按奈下来,可是如今当年之事出现转机,殷家被灭乃是冤案,此事瞬间捅破了天。
特别当象征上呈于天的青龙钟被敲响,那浑厚却又嘹亮的声音传遍京城每个角落之后,此事再也瞒不住。
无数人想起当年殷相在时。为大周所做的一切,再想起殷家被大火焚烧之后,在漫天银白素裹之下。上百具垒砌起来让人心寒的焦黑尸体,想起这半年来,朝中官员死的死伤的伤,不断有当年与殷家之事有关的人出事,也不断传出殷家冤魂索命的消息,所有人心中都涌起愤慨之情,纷纷涌到正阳门前。齐声呐喊要正德帝重审当年殷家之案,还殷家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