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滇文化珠子 > 第36部分(第1页)

第36部分(第1页)

五、蝴蝶泉的传说

在云南大理城北40公里的苍山云弄峰麓的祁摩山下,有一眼清澈见底的泉,这就是大理白族的名胜景点——蝴蝶泉。在泉上横斜着一株古老的合欢树,泉的四周围着大理石栏杆,附近还建有蝴蝶楼、八角亭、六角亭、大月牙池、咏蝶碑等,并栽培大量花草树木。在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成群结队的蝴蝶都会翩翩而至,有的直点水面,有的勾须连足挂在枝头,争奇斗艳、斑斓多姿,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

关于蝴蝶泉的由来,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有趣的故事。很早以前,蝴蝶泉叫无底潭,其附近住着樵夫张老伯和他的女儿雯姑。一次,父女俩上山砍柴,突然一只受伤的小鹿从草里跑出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向她求救。正在这时,一个名叫霞郎的猪手手持弓箭也赶了过来。雯姑抱着可怜的小鹿向他求情,请求他别杀死小鹿。霞郎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并把小鹿赠送给她,还从自己的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治伤。雯姑因此很感激霞郎,后来他俩常在无底潭边相会,雯姑还把自己绣有百只蝴蝶的手帕作为爱情信物送给霞郎。

大理城有一位虞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雯姑,对她的美貌垂涎三尺,想把她占为己有。他派人上门求婚,被雯姑拒绝,最后他借口让雯姑去府上绣百蝶,派很多人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自己的女儿时,竟被虞王府的兵丁打死了。通人性的小鹿目睹了这一幕惨剧,飞奔上山找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

霞郎来到无底潭边,看到了雯姑留给自己的书信,然后安葬了老人,背上弓箭骑马赶到虞王府,并趁着夜深人静救出雯姑。虞王知道后,火速派总管率兵前去追赶。霞郎为了阻止他们的追赶,张弓搭箭射向追兵,结果一箭就射倒一个追兵。可是追兵人多势众,霞郎的箭有限,他只得护着雯姑边战边退。最后,他们两人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也射完了,刀也丢了。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霞郎和雯姑相拥着跳进了无底潭,那只小鹿也跟着跳了进去。在他俩跳潭前,本来是万里晴空,跳后突然电闪雷鸣,下起暴雨,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得赶紧溜了回去。雨过天晴后,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据说这些蝴蝶就是霞郎和雯姑变的。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霞郎和雯姑,就把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并在他俩殉情的农历四月十五这天到泉边凭吊他们。这一天,白族的情侣恋人会到泉边聚会,唱调子、跳舞,倾诉彼此的爱慕之情。 。。

第一章 古老传说(6)

六、阿诗玛的传说

提起云南的阿诗玛,人人都不会陌生,而且云南的小石林还有一个阿诗玛石,它在那里翘首以待,似乎正在等待着阿黑哥的到来。

幻化成石头的阿诗玛

相传很早以前,在一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爸和阿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金子般发光,就给她起名为阿诗玛。阿诗玛渐渐长大,长得非常漂亮,头上始终戴着绣花包头,腰上围着亮闪闪的绣花围裙,迷倒了很多小伙子。而且,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常常吸引小伙子接近她。

阿黑是一个勇敢智慧的撒尼族小伙子,12岁时父母被土司虐待而死,自己也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次,他上山为主人采摘鲜果时迷了路,在密林里挨饿受冻,但是怕主人责骂自己,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放羊的阿诗玛。阿诗玛把阿黑领到自己家,她阿爸和阿妈从此将阿黑收为义子。阿黑和阿诗玛就这样生活在一起,两小无猜、相亲相爱。后来,阿黑渐渐长成小伙子,性格豪爽刚直,成了周围撒尼族小伙子的榜样,人们都夸赞他。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玉米,长出的玉米比别人家的都好。他上山砍柴,也比别的小伙子砍得多。而且,他从小爱骑马射箭,能够百发百中,因此他的义父格路日明很喜欢他,把神箭传给了他。阿黑的歌声特别嘹亮,能吹笛子和弹三弦,笛声悠扬、弦子动听,吸引了很多姑娘。在一年的火把节上,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阿诗玛还立誓非他不嫁,后来这对义兄妹就订了亲。

一天,阿诗玛去赶集,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她,想娶她为妻,就回家求父亲热布巴拉请媒人为自己提亲。热布巴拉也早听说过阿诗玛长得漂亮,于是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势的海热为媒人,去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富有,为人怎样怎样好,阿诗玛只要嫁过去就能享福。阿诗玛听后并不高兴,说热布巴拉家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家。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说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最有钱有势的人家,他只要跺两下脚,整个阿着底的山都要晃三晃,阿诗玛要是不肯嫁过去,当心会丢了全家的性命。可不管海热如何威胁利诱,阿诗玛就是不答应嫁到热布巴拉家。很快秋天来了,阿着底的草枯了,羊儿都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远方的滇南去放牧。

阿黑在临走时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不舍得分别。阿黑走后,热布巴拉起了歹心,派家丁抢走了阿诗玛,但阿诗玛仍然拒绝与阿支成亲。热布巴拉拿出大箱的金银财宝,指着谷仓和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东西全是你的。”阿诗玛看都不看这些东西,轻蔑地说:“我不稀罕这些东西,我就是不嫁给你儿子。”阿支气得要命,恶狠狠地威胁道:“你不答应嫁给我,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仍不答应。热布巴拉见她软硬不吃,恼羞成怒,让家丁用皮鞭狠狠抽她,把她打得遍体鳞伤后关进了黑牢。阿诗玛在黑牢里坚信阿黑哥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来的人找到他,说阿诗玛被抢走了。阿黑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骑上马,日夜兼程地从远方赶回家搭救阿诗玛。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阿支紧闭着自家大门,不准阿黑进去,还提出要和他对歌,只有唱赢了才准进门。于是,阿支坐在自己家的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了三天三夜的歌。最终阿支越唱越没词,声音也变得像赖蛤蟆叫一样;阿黑却越唱越有劲,而且歌声还很响亮。就这样,阿黑终于唱赢了,进了阿支家的大门。但阿支又提出要赛砍树、接树、撒种,结果阿黑又赢了。热布巴拉看到儿子难不住阿黑,就想出一条毒计,对阿黑说:“今天天已经不早了,你先睡一觉,明天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了,并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让家丁放三只老虎到房子里,想暗算阿黑。阿黑早有防备,老虎刚一进屋子,他就拿出弓箭连射三箭,三只老虎顷刻间毙命了。第二天,热布巴拉见老虎死了,无计可施,只好答应放回阿诗玛。当阿黑走出大门外等候时,热布巴拉却抵赖,关上大门不放阿诗玛。阿黑非常生气,连着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开了大门;第二箭射在堂屋的立柱上,房屋都震动了;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供桌被震得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坏了,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就这样,阿诗玛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第一章 古老传说(7)

热布巴拉眼巴巴地看着阿黑和阿诗玛走了,不敢阻拦,但也不肯善罢甘休,又想出一条丧尽天良的毒计。热布巴拉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成大河,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于是,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再说阿诗玛和阿黑离开后,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当天黑下来时起了大风,可他们为了能早日到家,还继续往前赶路。一阵大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步行,结果却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什么也看不见,他俩走散了,天亮时才碰到一起。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山洪下来,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了漩涡。阿黑只听到她喊了声“阿黑哥快来救我”,就再也没有影了。

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了,阿黑挣扎着游上了岸,开始顺着河寻找。他找啊找,找到大河又找到小河,还是没有找到阿诗玛。阿黑大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你在哪里?”一只小蜜蜂告诉阿黑,阿诗玛变成了小石林的石人,并告诉他若想救下她,就要去找白猪和白公鸡来祭献崖神。阿黑哥听了之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翻过四十九座山,趟过八十一条河,才找到白公鸡。可是,他走遍九村十八寨,却没有找到白猪。无奈之下,他就找来一头黑猪,用山上的白泥巴涂在黑猪身上冒充白猪。阿黑高高兴兴地准备返回祭崖神时,却因太疲倦而睡着了。这时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黑猪身上的白泥已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结果崖神祭祀不了,阿诗玛也救不回来了。

这时的阿诗玛在哪里呢?原来,阿诗玛被洪水卷走时,十二崖崖神的女儿应山歌姑娘看见了,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了阿诗玛,并让她在十二崖上住了下来。崖神答应只要用白猪和白公鸡给自己献祭,他就放走阿诗玛,结果献祭没有成功,崖神也不松手,阿诗玛就逐渐变成石峰和这里的回声神。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阿黑失去了阿诗玛,天天都在想念她,每天吃饭时,他就端着盛包谷饭的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结果只听到那十二崖子发出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这声音就是石崖子上阿诗玛的应声。阿爸和阿妈做活的时候,也对着石崖子喊:“阿爸和阿妈想你呀!阿诗玛!”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就应声:“阿爸和阿妈想你呀!阿诗玛!”后来,附近村寨的人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悠扬的笛声唱起山歌。

七、“孔仙桥”的传说

云南的西部地区有一段全长80多公里的古驿道,它起始于大理州祥云县的清华洞,终止于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在这条古驿道上,有一个叫“孔仙桥”的地方,可是沿着这条驿道走完全程也看不到一座桥,也找不到任何曾经建过桥的痕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孔仙桥”的得名,和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故事有关。

在渔泡江中游和上游的祥云、姚安两县,山广地袤,古驿道越渔泡江而过,但每年一到雨季,江水暴涨,交通被洪流隔断,人们无法过江,那些运盐的商帮只能绕道姚州。有一年,一支去西南的商帮中午从石羊起程,想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江水比较小的时候抢先过江。可是他们只走了30里,还没到江边,天上已经乌云密布,很快就电闪雷鸣地下起了倾盆大雨。

商帮见雨大了,只好进村寨避雨。第二天黎明时分,雨虽然停了,但暴涨江水的咆哮声却震耳欲聋,他们已经无法通过了。无奈,他们只得往东绕行,忽然看见一个银须飘飘的老仙人,手里拿着书卷,身披紫色霞衣,从石羊方向飘逸走来。大家仔细一看,发现这个老神仙正是石羊孔庙里的孔圣人。只见孔圣人来到江边,滔滔巨浪中顿时出现一座又宽又平的长桥。孔圣人过了桥,又步履轻盈地上山,到高高的山顶沐浴着阳光读起了诗书。盐商们见桥还在,赶紧架鞍起驮,吆喝着马借桥过江,等他们过江后再回头一看,桥已经消失了。

从此之后,每逢雨水季节,运盐商帮就经常赶在黎明时刻借孔圣人的桥过江。这些人对孔圣人的大恩感激不尽,于是将这里叫做“孔仙桥”,一直叫到今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奇异民俗(1)

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是一块多种文化融汇交流的风水宝地。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碰撞,衍生出各种奇异的民俗,使得整个滇味文化产生了别具一格的韵味,强烈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到这里来体验一番。下面我们就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奇异滇味民俗,以飨读者。

一、斗笠反着戴

在云南可以见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即这里的一些人竟然常年把斗笠反着戴,他们就是云南的花腰傣族人。“花腰傣”是对居住在元江和新平一带傣族人的俗称,因为这里的傣族妇女都喜欢在外面穿一件很惹人的绣花彩色束腰带,所以人们称其为“花腰傣”。

斗笠

元江和新平两县的“花腰傣”女人十分讲究装束,喜欢穿里外两件镶边黑筒裙,戴很多圈彩色腰箍,还用彩带束腰,黑短上衣斜襟长袖,袖口包红边,领口上有很多滚银泡,以红巾扎头,并在头上反戴着斗笠。她们反戴斗笠,其实并不是真的戴反了,而是她们自古就有的一种正常戴法,只是这种斗笠的造型比较特别而已。

花腰傣女人的斗笠在当地叫鸡棕斗笠,是花腰傣区别于其他傣族的显著标志之一。“鸡棕”是一种野生菌子,因为斗笠中央似塔尖高耸,帽沿略往上翘的造型和菌帽的形状相似而得名。这种斗笠所谓的“反着戴”,一方面是因为与民族服装搭配起来很美观,但主要还是为了实用。因为云南花腰傣居住的地区年均气温在20多度,最高可达40度,戴这种帽沿略往上翘的鸡棕斗笠,人会感觉比较凉爽,而且还可以防晒。下田干活时,帽檐往上翻不会影响到视线,且能四面透风。如果下雨了,斗笠有一圈边能积住雨水,雨水就不会淌到自己身上。此外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少女*,因为这种帽沿能遮住陌生人的目光,既可掩饰少女的羞涩,又可窥视对方。

花腰傣因花腰带而出名,而她们戴着这种斗笠,给人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每年正月初在新平、元江一带赶“花街”时,人们随处可见花腰少女反戴斗笠的倩影。

二、鲜花当蔬菜

在大多数地方,很少有人吃鲜花的,但是云南人却把鲜花当蔬菜吃,由此成为当地的一大怪事。云南人吃花的习俗由来以久,据有关部门统计,云南各族人常吃的花卉多达160种。

在云南昆明,人们都喜欢吃把新鲜的黄花、面粉和鸡蛋调在一起,再用油煎成的黄花粑粑。在昆明街道上,行走的孩子看到美人蕉和凤尾花,就会拔下花蕊,吸食里面的甜液。在昆明的菜市上,卖鲜花的人更多。他们一车车地拉着鲜花来卖,买花人的则大包小兜地往家里买。在出售的鲜花中,以白色的杜鹃花为多。其他鲜花蔬菜还有芋头花、韭菜花、金针花、南瓜花、金雀花、扭丝树花、玉兰花、紫藤花、槐花、荷花和车前子花等。昆明人吃鲜花前,总要将其用水泡一泡或者在沸水中焯一下,把花中不好的成分除掉,然后和别的蔬菜一样用油、盐炒成一盘端到桌子上,或者与豆豉等东西一同炒。

以前昆明还很流行吃海菜花,一些住在水边的人把海菜花做成海菜酢,然后拿到城里大街小巷出售。城里的人很喜欢吃海菜酢,买回去在锅里蒸一蒸,然后用油炒一炒,就成了一道脆嫩鲜香的下饭菜。很多昆明人还喜欢吃樱桃肉烧玉兰。他们先把新鲜玉兰花的花瓣洗干净,放到开水里煮一下,然后用凉水漂去花的苦涩,再把它和蒸好了的五花肉一起烹制,最后用小粉勾芡就成了一道美味。昆明人在吃金雀花时,先去掉金雀花的花蒂,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