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木楞房的通常建造结构是:四合院或三坊一照壁,然后配合着柴房、围墙形成一个院落。院子里的建筑有经堂、正房、楼房和牲口厩。摩梭人的正房大多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与家里的楼房相对。正房的上方是经堂,下方是牲口厩,中间是院子。正房在摩梭语中称“依拘”,家人居住、议事、炊事、用餐、聚会的地方,其左边为卧室,右边为磨房、厨房和杂物储藏室。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在正房的墙壁上涂抹深色油漆以作装饰。楼房一般有两层:上层多被分隔成很多小单间,通常作为成年女子的卧室,也称为“花房”,下层多堆放杂物。
木楞房的房顶是用杉木板覆盖成的“人”字形坡面,房内还竖有直径为一尺左右的两根圆柱。右柱为“龙杜梅”,代表女人;左柱为“瓦杜梅”,代表男人。屋内还设有上火塘和下火塘,就坐时按照辈分和性别入座。
修建木楞房时,还要举行摩梭人独有的习俗——上梁仪式和点火仪式。上梁仪式也称“抢粑粑”,即在立好女柱和男柱后,在它们上面横架一根涂有红色泥巴的、写有藏文“吉祥如意”的横梁。横梁的中下方钉着一块装着供神五谷、银元和本年日历书的红布。前三者的意思是希望神灵保佑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花,生活越过越好;日历则用来证明房子修建的年代。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后,房主就在外面放三声或者九声土炮,然后请站在梁上的修房木匠把粑粑、硬币、铜钱、青稞等东西往地上抛,村子里前来庆祝的人们就蜂拥而上,争抢抛撒下来的东西。
大梁架好后,主人不管房子是否修建完毕,都要选择一个属水的日子举行“进火”仪式。主人先要在本家族里选出一名属命为水的男子和属命为火的女子,让他们来完成这个仪式。按照当地的风俗,升火时间必须选择在太阳刚刚升到山岗时。这时,房主首先放九声土炮,然后属命为水的男子点燃火把,从正房的后门进入,属命为火的女子则背着水迅速从前门进入。二人在屋里相遇后,就一起走到火塘,男的很快点燃上下两个火塘的火,女的则立即在两个火塘上烧水。点火仪式包含双层含义:一是全家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财源像江水一样源源不断;另一个含义是以水克火,让木楞房永远不发生火灾。接着,主人就请来寺院里的喇嘛念经,请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和睦团结、五谷丰收、牛羊肥壮。然后,主人摆下宴席,感谢前来庆贺的乡亲和朋友,同时举行盛大的“甲搓体”舞,祝贺主人家。
第二十一章 摩梭人文化(4)
四、摩梭人的插旗习俗
在摩梭人居住的地方,他们会在自家的屋顶上,村庄四周,附近的山脚下、山谷口、山腰或山顶上,都插上很多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经幡旗。
摩梭人插的经幡旗,按照不同的性质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插在自己家屋顶上,或者插在房屋周围以及较近树木上的旗子。通常是一到二面、长约一尺、宽约七八寸的“松塔尔巴”旗,上面印着很多藏语经文,主要用来祈求神灵保佑自己的家庭消灾免祸、家人吉祥如意。另一类是插在族群公共火葬的地方,离房屋较远的围墙上的成排经幡旗。它们数量很多,一般长约三尺、宽约一尺余,都钉在一丈长的细木杆上,摩梭人称这种经幡旗为“打众”,意思是丧旗。这些丧旗少则十几面,多则成百面甚至几百面,其规模主要由死者的家族成员的多少来决定。旗子上一般都印着为死者超度亡灵、祈求神灵让他升到天堂的经文。
最后一类旗子插在山脚下、山丫口、山腰或山顶上,长宽各一尺左右,用一根麻线串连在一起,挂在摩梭人在山腰或山顶上敬山神烧香的“松塔窝”树枝上,摩梭人把这种经幡旗称为“日则巴”。“日则”的意思是山神鸟,“巴”为图版或者旗子的意思,“日则巴”即是献给山神的旗。这些旗子上印有很多山神的图案,还印刷有祈求山神保佑摩梭人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消除瘟灾的经文。
五、男 女 共 浴
每当秋收过后,摩梭人喜欢去洗温泉,认为温泉能洗去全身的病痛,所以他们像朝圣一样赶往有温泉的地方。在去温泉之前,很多人都准备好一顶帐篷,舂好米,带上酒、鸡和鸡蛋,做一些饵块、粑粑。到出发的日子,人们便成群结队骑着马,带着帐篷、铜锅、铝盆、碗筷等炊具,提着吃喝的东西,一路唱着民歌朝温泉进发。
到了有温泉的地方,人们在沐浴之前先要找一块地方烧起篝火,架好锅灶烧水,杀鸡割肉,把鸡块和猪膘肉一起下锅烹煮。等食物煮熟后,人们先享用美味的食物和自制的苏里玛酒。酒足饭饱后,预备好做晚饭的东西,所有人就去温泉里沐浴了。洗温泉时,摩梭人保持着男女共浴的古老习俗。男人们大都不动声色地脱去衣裤,走进水塘,女人也*衣服进入水里。男人们在水里悠闲地抽着烟,擦洗着自己的身体;妇女们坐在温泉里,梳理自己瀑布般的长发,擦洗光洁的肌肤。有时人们还*着全身在温泉里嘻笑、打闹、互相*,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遮掩,也丝毫不觉得窘迫和尴尬。但是,不是所有的男女都可以共浴,同血缘的家庭洗温泉时,男子不能和女子同池,却不用避讳外人。
到了傍晚,洗澡的人们回到篝火旁开始吃晚饭。稍事休息后,他们又兴高采烈地去温泉继续泡澡。几个小时之后,人们又回到篝火旁喝一些酒暖和一下身体,并在平坦的地方搭起帐篷休息。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后,大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温泉。
摩梭人共浴温泉不仅是一个洗澡和保健方式,还是男女双方寻找心上人的途径之一。在共浴戏耍中,男女青年心里会燃烧起爱情的火焰,很多男女青年都在这里由不相识到相识,再由相识到变为心上人。共浴之后,在温泉中结识的情侣纷纷上岸,寻找一块私密之地互赠礼物、互诉衷肠,表达彼此的情意,并确定男女阿注关系。
第二十一章 摩梭人文化(5)
六、摩梭人成丁礼
摩梭族的少年们在告别童年的时候,都要举行成丁礼,也被称为男孩穿裤子、女孩穿裙子仪式。通过这个仪式,他们进入成年,开始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了。在举行这个礼仪之前,男孩和女孩都穿麻布长衫。成丁礼一般在孩子十三岁时举行,主持仪式的人是事先由达巴巫师占卜确定的。达巴巫师把人的十二属相中的虎、马、狗分为一组;牛、蛇、鸡分为一组;猪、羊、兔分为一组;猴、龙、鼠分为一组。举行成丁礼时,只有同一属相组的人才能主持这一仪式,而且还要同性别的人为少年穿裤子或者裙子。
摩梭族的成丁礼一般都放在正月初一早晨。待太阳升起来之后,达巴巫师和喇嘛开始诵经,祭祀这家人的祖先。紧接着在海螺等法器声和土炮声中,成丁礼的仪式开始了。女孩站在火塘右侧,男孩站在火塘左侧,他们分别踩在装着猪膘和粮食的口袋上。然后主持人脱去少年身上的长衫,为他(她)改穿服装,一般男的先从左脚穿裤,女的从右脚穿裙。少年穿好新衣服后,便跪在喇嘛面前,由喇嘛诵一些祷告平安和祝福的经文,念完后家庭主妇向祖先和火塘神献食。
主妇在向祖先献食的时候,达巴巫师就在一边,呼唤这个家庭里所有死者的名字。主妇把所献的食物全部举过头顶,然后出门把它们撒到房顶上,让乌鸦来吃。接着,主持人引导着少男或者少女依次向家里的经堂、上下火塘神、达巴巫师、喇嘛和年长者磕头施礼,这些人要赏赐给他们钱财之类的礼物,长辈则要向磕头者念一遍长命百岁、福禄双至等祝词。
巴达巫师则用最美好的语言,祝贺这些少年男女:“今天是好日子,太阳好,月亮好,星星好,一切都很好,你穿上裤子(裙子),愿你长寿百岁,丰衣足食……”
接下来,全家一起共进早餐。早餐之后,家人就开始办酒席,宴请本村所有的人。在宴席上,少男和少女向所有来客磕头施礼,客人则给他们钱或其他东西作礼物,并说一些大吉大利的话祝贺他们。宴席结束后,母亲或年长者把受过成丁礼的少男或者少女领到走婚的生父家,以及其他亲族家中行礼。去的时候,少男或者少女要带上一些食品,到了父亲家中要向经堂、灶神和家里的各位长者磕头。父亲家里的主妇则把带来的食物每样取出一些用来祭祀祖先和灶神,祭祀后再开始招待客人。少男或者少女回家时,父亲家的人要赠送一套新衣服和一些钱,或者送一只羊、一件金属器具作为纪念。
七、摩梭人葬俗
摩梭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所以他们都实行火葬。但是只有正常死亡者,人们才为他举行葬礼,非正常死亡者不能进坟山,更不准在家中停放。家中有人快要死时,家人要在外面鸣枪或放鞭炮,以此通告全村人。人死后,家中一个亲人和一个喇嘛立即到河里取水准备洗尸体。洗尸水中一般都加入一些香料,然后把尸体从头到脚洗一遍。
家人洗完尸体后,要把死者的遗体扶坐起来,并把死者的手和手、脚和脚搭在一起。男的左手在上,女的右手在上;男的左腿压右腿,女的右腿压左腿,交叉成蹲式。然后在死者嘴里放一些银子、酥油以及杂粮,并用酥油将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嘴都封住。尸体一般不穿衣服,用绳子从上到下缠绕,男的缠九层,女的缠七层,把尸体绕捆成一团后装进一个大布口袋里。家人组织治丧小组,派人分头向村族的长者和亲朋报丧。
第二十一章 摩梭人文化(6)
亲朋到来后,在死者家的堂屋正中挖一个坑,把口袋竖着放进坑里,并用木棍支撑着尸体不要倒下,然后用一只大锅把坑口扣住。在坑口四周的地上洒一些清水,防止尸体腐烂变臭。锅上还要扣一个竹箩筐,把死者的衣物都放在箩筐里,坑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放一些祭品。尸体一般在家停放几夜,然后进行火化,这段时间人们称为“寄葬”。在这一期间,死者的家人要请村里的两位老人来守灵,请喇嘛念经为死者超渡灵魂,并请木匠打造棺材,然后选择吉日把尸体放进棺材。尸体进入棺材时,家人要鸣枪或放炮,并请达巴巫师在棺材前给死者念经,为他的灵魂引路,让他回到祖先的身边。在寄葬期间,人们要到山上砍树木。在准备火化的地方,用木头打4个高木桩,之间的空隙刚好能放进一个棺材。同时还要砍来一些比较好的松木,在桩子上架起木栏,男的架十九层,女的架十七层,为后面的火葬做好准备。
在火葬前两天,家人还要为死者举行集体吊唁,并在吊唁的前一天由死者的儿子请来主持火葬的喇嘛。在一片哀乐声中,主持火葬的喇嘛和巫师在灵堂前念经,为死者超渡亡魂。在死者的灵堂周围,用麻绳挂着许多画着符咒和图画的纸旗,和一块四方形的猪肉祭品。在喇嘛和巫师念经时,亲朋好友开始吊唁活动,死者的家属设宴款待来人。第二天吊唁时,主人要准备一匹马,请巫师念经保佑亡灵骑马归去。巫师念完经后,要把马的身子洗干净,然后让主人牵着马在村子里走一圈。
次日就可以进行火葬了。这天清晨,家属要牵着驮着死者衣物和随葬品的马,围绕棺材逆时针绕三圈。之后死者的家属、亲友开始披麻戴孝,男的戴用麻布做成的白帽子,女的在发辫中编一些麻丝,然后所有人开始痛哭。接着,主人请四个人抬棺材,并鸣枪或放炮三声,开始出殡。
在去坟地的路上,巫师和喇嘛走在棺材前念经,送葬的亲友哭着走在棺材后面,死者的直系亲属背着为死者准备的供品和陪葬品。到了坟地后,喇嘛开始念点火的经文,然后由主持火葬的喇嘛打开棺材,把尸体放在木头堆中央点火焚烧。点火后,亲属把孝帽和孝麻,以及死者的衣服投入火中烧掉。在焚烧尸体的过程中,亲属还要向火里不断洒酥油,喇嘛和巫师则不停地念经。
火化结束后,家属用一个口袋去装骨灰。拣骨灰时,要先从脚部开始,按照从身体下部向上部的顺序拣,最后拣头骨。骨灰拣好后,由两个人背着送到死者姓氏的坟山里,且这两人在路上不能说话。到了坟地,他们找一个山洞或者树洞,把骨灰放进去,并解开布口袋,据说这样死者能早日升天。然后他们中的一个对着骨灰说自己去找水,另一个说自己去找柴,再朝不同的方向走,离开坟山。至此,火化仪式结束。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一百天,家属还要请喇嘛来念经,超渡死者的灵魂。
八、摩梭人朝山节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居住在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都要朝拜格姆山,摩梭语称这个节日为“格姆刮”,意为“转女神山”。据说朝山节始于摩梭祖先泥月乌定居在此的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的传入和摩梭人长期的母系氏族生活,在这里演绎出很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其中摩梭人就把格姆山神看作是最重要的女神,关于她的传说世代流传。
传说在很早以前,泸沽湖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格姆。她不仅有出众的容貌,而且多才多艺,能吹悦耳的竹笛、唱动听的歌,还会制作漂亮的裙子。她的美名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远近村寨的很多小伙子都赶来向她求婚,天上的一位男神也喜欢她,并用旋风把她卷走了。结果,附近很多人都在后面齐声呼叫追赶,男神在慌乱中把格姆丢开了。格姆摔死在地上,身子化成山峰,灵魂变成一个女神,保佑着这里的摩梭人,使他们五谷丰收、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后来,这个女山神还被认为是主管爱情和婚姻的主神。所以人们特别崇拜格姆女神,而格姆山也成为摩梭人顶礼膜拜的神山。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人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在山南麓的神庙里祭祀格姆女神。
每年这天清早,各村寨的青年男女衣着盛装,携带着供品和饮食,老人们拿着转山时使用的经幡和供品,附近的东巴巫师和喇嘛拿着法器,成群结队地入山朝拜。到了山脚下,人们把准备好的三角旗拴在树上;东巴巫师诵念祈祷山神的诗歌;喇嘛们坐下来吹响长号和锁呐,开始念经;众人则面对大山叩拜。然后,在东巴巫师和喇嘛共同主持下,德高望重的年长女性向格姆女神敬献美酒、佳肴、水、牛奶等供品。在喇嘛的念经声中,朝拜队伍绕祭坛及女神庙转三周,并到女神庙里焚香,献上自己带来的供品,叩头祈祷。这些礼仪结束后,喇嘛们打着法器,口里念着转山经,众人则跟在后面绕格姆山转一周。
转完一周后,人们在草地上围成很多圆圈,燃起篝火,煮酥油茶,进行野餐。野炊期间,人们会欢跳凤凰舞。鼓声响起后,两个装扮成凤凰鸟的人开始欢快地起舞,很多身穿百褶裙的摩梭少女,手持花环在他们之间来回穿梭。除此之外,人们还唱调子,举行赛马、狮子舞、摔跤、打跳等娱乐活动。晚上,人们来到泸沽湖边就地露宿,点燃篝火跳锅庄舞,欢庆他们一年一度的节日。
第一章 古老传说(1)
所谓传说,就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事件、古迹、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虽然传说的主人公大都有名有姓,不少还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可这些故事并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这些人物也不等同于历史上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