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蒋介石评传在线阅读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他率领他的学员突然解除了许崇智部队的武装,而把这些部队并入自己的军队,壮大了力量。许崇智解决了,但国民党还不是他蒋介石的,他的头上还顶着一个国民政府的主席汪精卫。蒋介石让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压着是睡不安稳的,虽然他出道不久,但那辞职的把戏并未被人识破,依然可以拿来应用。他想,只要保住国民国民军总司令的职务,其他的什么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都是虚的和累赘的。蒋介石拜访了汪精卫,严肃地提出辞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汪精卫不露声色地听着,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绝。汪精卫心里明白,蒋介石是来搅局的,现在的政权并不巩固,随便变动人事,只会引起混乱,控制得好则可,控制不好自己的位置就会摇晃。他采取了沉默。蒋介石的辞职没有成功,他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你不接受我的辞呈,那就请俄国人离开。”汪精卫骑虎难下了。人事的变动都让他为难,政策的变动就更不堪设想了。赶走俄国人就意味要同国际共产党翻脸,国内的共产党也不能答应。蒋介石这招很狠,打蛇打七寸,汪精卫没有安稳日子好过。

独秀不秀

第七章

独秀不秀

陈独秀与蒋介石不可同日而语,蒋介石的城府太深了。早在蒋介石去苏联考察的时候,蒋介石在心里就开始反对共产党,而且决心要铲除共产党。但他的势力还弱小的时候,或者说时机不成熟时,他却不动声色,甚而至于到处宣扬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陈独秀是政治上的傻子,他看不清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在言行上一味地吹捧帮助蒋介石。拿自己的敌人当朋友,最终的结果是羊入虎口。 独秀不秀之出就在于此。令历史嘲笑的是国民党要开除他的党籍,共产党也要开除他的党籍这在 在政治上陈古今中外史上独一无二,真可谓一枝独秀。 陈独秀的性格“怪”而且“狂”,他不受任何人和事的约束。他的祖父曾气愤地骂道:“将来长大成人,一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不是成龙就是成蛇”。老人家的眼力果然不错,后来陈独秀的言行证实了他爷爷的预言。 1903年3月31日夜晚,东京到处散发着樱花芳香的气息。月光下树影憧憧,昆虫在嫩绿的草坪中嗡嗡作响,和偶然走过去的悉悉索索的脚步声交叠在一起,增加了夜的宁静。这时,有几个黑影轻手轻脚地闯进姚昱(清政府陆军学生监督)的住室。只见抱腰的抱腰,捧头的捧头,捉手的捉手,惊慌失措的姚昱还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得咔嚓一响,姚昱的辫子连辫根齐刷刷地被剪去。大家发一声喊,顷刻间人去辫空。原来这抱腰的是张继,捧头的是邹容,执剪的就是陈独秀。 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 头上的辫子易剪,灵魂中的辫子却不易剪。因为这条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陈独秀一肩行李,一把雨伞,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到处物色革命同志。陈独秀一路行走,一路宣传革命道理。他的演讲极富感情,以情感人。在这一点上陈独秀是实实在在的真情实感。陈独秀感情极为丰富。1908年,陈独秀的兄长庆元去世,陈独秀得讯后,连夜披衣重新燃起一支蜡烛,用手指拨响了案几上的琴。其音愈加哀悲,陈独秀恍恍惚惚,如呆如痴。这时,没有插栓的门响了,寒风扣门而入。陈独秀慌忙起身仰视,门外是霜天一色,月光下杳无人迹的马路向远处延伸。陈独秀进屋关上门,*就枕,触景生情,泪如断线的珠子,顷刻将衾枕印湿一片。 陈独秀感情丰富,性格却是十分的“狂”。他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而这期间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1919年6月11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那天晚上,41岁的陈独秀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这是空前绝后的举动,以后爱惜羽毛的教授们是不敢效仿的。试想一位最高学府的文科学长,应当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道貌岸然,或是贾政式的人物。陈独秀的行为,太出格了。但他却说:“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他一辈子以“新青年”自居。 陈独秀一生博览群书,是个大学问家。他的《独秀文存》是本世纪中国最具魅力的文集之一。他晚年的语言学研究,也并非陶渊明式的,寻找一条自适之路、一处温馨的桃花源,而是与他登上新世界的屋顶散发传单的行为一样高屋建瓴。天地大气的分合汹涌,只有真正的“龙”才能体验到。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训”。道途悠悠,这位单纯而天真、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本不该涉足于政治,更不该迷恋于领袖之位。 但令人遗憾的是陈独秀恰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可以想象,他所领导的政党的尴尬处境。他制定的革命道路则是:“由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革命”。他公开宣布中国共产党应该是在野党,对待革命的态度是采取严重劝告的做法,国民革命即资产阶级的*革命成功后,应该把革命胜利的果实让给资产阶级。他一再说:“国民革命成功,共产党便要与国民党左派争政权,这也是不会有的事。共产党取得政权,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事,在国民革命时代不会发生这类问题”。他还下保证似的说:“我们敢说,在国民革命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超过*主义的倾向的,或者有时比国民党左派分子一时浪漫的说法还右一点也难说”。人们不禁要犯疑惑:共产党人代表的是哪一个集团的利益?他们起来革命的宗旨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天注定的,还是人类为之奋斗取得的?社会制度的优劣是由人民大众来评判的,而不是由领袖来决定。 陈独秀不是政治家,而是政治文盲。他处处以一副资产阶级奴才相出现,根本丧失了无产阶级战士的气节,推崇资产阶级革命,把革命的功劳全都记在资产阶级的本子上。他这么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人会欢迎吗?不会。蒋介石下令逮捕了陈独秀,他在软禁中度过了余生。 陈独秀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上,对资产阶级、对蒋介石处处让步。这些让步,在中国共产党党内不是没有斗争的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它是幼年期的党,它英勇地领导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但在对于革命的性质、任务、方法的认识方面,都表现了它的幼年性,因此,在这次革命的后期所发生的陈独秀主义能够起作用,使这次革命遭受了失败。 大浪淘沙…陈独秀终究是被淘汰了。

项庄舞剑

第八章 项庄舞剑 夜幕下的海上景观格外的耀眼夺目。天上星星点点,一弯月牙悬挂高空,宛若天堂里的秋千,令人遐想;海面上灯火点点,停靠于岸边和往来的船舰,轻轻摇晃,宛若婴孩的摇篮,催人进入梦乡。海风徐徐,树影婆娑,海边不愿早睡的情侣,轻声细语;过路行人往来匆匆,没人愿意打破美丽海洋的安宁。 在这样的夜晚里,却有一个人要打破宁静,让大海掀起波浪,惊天动地。他就是蒋介石,他整夜未眠,他要在中国掀起千层浪。古时项庄舞剑,是在鸿门宴会上;今时蒋介石舞剑,却是在浩瀚无际的大海里。此时彼时,虽然目的各异,但场面是一样惊心动魄的。 1926年3月18日,中国的南海来回行驶着一艘(另有一艘只去无回)军舰,就这么一个来回,迅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事件中山舰事件。中山舰是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的永丰舰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的,是国民政府唯一的一只装备完全的兵舰。 蒋介石深知军权的重要,而要掌握军权,必须在这个方面打击共产党,扩张自己的势力。于是,蒋介石与孙文主义学会、国民党右派经过细心策划,最终设下这一圈套。蒋介石命令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通知海军局,调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调遣。”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即派中山舰、宝壁舰前往。但19日晨,军舰到达黄埔后,蒋介石却声称并无调舰命令,随后因苏联参观团要参观兵舰,李之龙经请示蒋介石又将中山舰调回,19日下午六时半该舰驶抵广州。中山舰的往返开动,本是奉命行事,但蒋介石却说这是“无故升火达旦,是扰乱政府之举”。 蒋介石走的这招是险棋。要么一举成功,夺得宝座;要么粉身碎骨,不得翻身。蒋介石从小就是这种性格,勇于冒险。他五岁时,就敢在冰天雪地季节,跳入一人多高的水缸里,九死一生过,现如今更是得心应手,无所畏惧。 3月20日凌晨3时,蒋介石到造币厂开始行动,命令陈肇英、王柏龄执行逮捕李之龙的任务;刘峙执行扣押第二师各级党代表的任务;第二师第五团占领海军局,并解除海军局的武装;陈策、欧阳格执行占领中山舰并解除中山舰武装的任务;吴铁城所部监视汪精卫、季山加及苏联代表团与全市著名共产党员的住宅和共产党的机关。他们预定,只要任何方面的共产党一开枪反抗,他们就以第二师、新编第一师(吴铁城兼师长)及公安部队来一次大屠杀。蒋介石敢于如此大胆行事,风险有多大呢?他无异于狩猎者闯入狼群之中一样,他的气魄不亚于波涛汹涌的海浪。风险来自哪里:第一,当时共产党的力量很强。有十多万人控制在共产党人手里,也有军队在内。第二,对中山舰事件,国民党内部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他们谴责蒋介石。第三,也非常害怕对他进行反击。但是由于陈独秀把持的中国共产党中央不主张反击,虽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反击,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蒋介石成功了。但善后工作还得做,他编了一套故事:“我知道共产党阴谋的爆发,就在于此。但我在当时,只知道他们是要叛变,要害我,还不知道他们的企图究竟是什么。一直到了这一叛乱平定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的计划,就是要在我从广州省城乘舰回黄埔军校途中,强迫我离粤,直驶海参威,送往饿国,以消除他们假借国民革命来实行其‘无产阶级专政’的唯一障碍。” 蒋介石的故事还没编完后来又说:“我自汕头回到广州以后,就有一种倒蒋运动,无论军里或本校里,都造成一种不良的空气,使得军队的长官来反叛,并且拿利禄来引诱我们的长官。” 蒋介石摆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告诉人们中山舰事件是个误会,他着手释放了一部分共产党人。蒋介石十分清楚,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的领袖,而他的北方对手又依赖其他势力的话,那么,他仍然需要苏联的帮助。因而蒋介石当时还不能完全和共产党与俄国人闹翻。 另外,右派领袖胡汉民得讯后,立即从苏联赶回国来。谁都知道,蒋介石发动的这次中山舰事件,借助的是右派力量,右派领袖胡汉民自然要回来接收胜利的果实。但胡汉民也过于天真了,蒋介石不会推到一个菩萨,又竖一尊活佛供着。他费了那么大力气从左派那里抓住了领导权,难道要拱手让给他人?胡汉民这一趟白走了,在广东没呆几天,就灰溜溜地跑去上海了。 为稳定局势,蒋介石在采取*行动手段以后,立即表示要改善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4月29日,苏联代表鲍罗廷回到广东同蒋介石进行了多次会晤。5月15日,蒋介石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紧急会议。他第一次主持了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通过了一项在党内限制共产党的新规则。令人奇怪的是,苏联代表鲍罗廷对此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任何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利益存在,其所派出的代表只能代表其国家的利益,否则他就是他祖国的背叛者。一味地依赖于这样的代表,而又想全身心地为自己国家效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过于崇拜苏联代表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蒋介石极为老练地扩大了自己的战果,他甚至通过解散“孙文学会”来表示他的“让步”。然而,共产党人却丧失了许多的席位。毛泽东失去了在宣传部门的职务,另外两名共产党员也被解除了重要职务。 但蒋介石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位沛公到底是谁呢?只有明眼人才看得出,他就是掌握了国民党要职的汪精卫。 非常突然的是,汪精卫以中国特有的方式承认在这次间接的权力斗争中的失败。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他对紧张局势感到厌倦。 22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政治委员会,会上他以使蒋介石感到奇怪的热情认可了蒋介石的行动。 蒋介石试图给他写信,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既不想对朋友虚情假意,又不能够向他倾吐肺腑,所以,很难下笔”。开完政治委员会之后,汪精卫失踪了,表面理由是治病。后来汪精卫在给朋友的信中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我受到怀疑和厌恨,所以,我再也不想承担政治责任了。”胡汉民从俄国回来不久,汪精卫便去了法国,他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向他道歉并请他回国,但汪精卫深感伤害、羞辱、不可谅解,依然沉默地呆在那里。这样一来,蒋介石成了国民党中占压倒优势的人物。在他的对手中,一个死了,另一个由于受到怀疑而飘泊海外,还有一个也受到无形的驱逐。 政治就是如此,胜利永远归属有备之人。中山舰事件,共产党人没有准备,汪精卫之类也没有准备,一旦事件发生,一个个败下阵来。 蒋介石是个深沉之人,在这之前,他对共产党成见颇深,但从来没有流露过,甚至在言行上表现得特别亲共。冯玉祥到达莫斯科两个月之后,有人告诉他,在蒋介石早些时候访苏时,给人的印象是比俄国人所见的其他中国人还要左,还要革命,“3&;#8226;20事件”使俄国人和在莫斯科的中国人感到惊讶。冯玉祥写道:“他们无法想象出发生了什么事!”至于汪精卫也是如此。蒋介石把他当着“朋友”,他也把蒋介石当着“朋友”,相处还算和谐。然而,有了朋友这层面纱,行动起来就方便得多,从中山舰事件可以看出,蒋介石玩弄权术已经非常娴熟。对于这种事件,共产党人无疑十分愤慨,但又无可奈何。而汪精卫呢,他做梦也没想到,蒋介石会来这一手,当事件发生之时,他一言不发,束手无策,任人摆布。幸而汪精卫还有自知之明,急流勇退,才在退离的时候留住了一点薄面。 蒋介石舞剑舞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表面上看来花枝招展,其实暗劲十足,一舞舞倒了一大片人,而且倒下的人一个个一脸无奈的模样,有厌气却无人反抗。蒋介石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它带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北伐战争

第九章 北伐战争蒋介石顺利地夺取了政权。但这政权并不牢靠,摇摇欲坠。蒋介石心里明明白白,他的对手们表面上是倒了,可不等于已经消亡,国民政府一样不会风平浪静。要巩固政权,就有必要转移人们的视线。军阀是共同的敌人,扛起北伐的旗帜,人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