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丛珊戏说慈禧 > 第23部分(第2页)

第23部分(第2页)

这也许是慈禧最大的让步吧,正当臣下为慈禧懿旨“额手称道”的时候,慈禧为敷衍舆论而采取权宜之计的策略暴露无遗。因为,从九月二十五日,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拉开了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从十月初一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了。自此,宫里日日有隆重的庆祝活动,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庆典才告结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六旬庆典的高潮。这天,宁寿门外至皇极门外设慈禧皇太后仪驾。辰刻,慈禧御礼服,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神武门、进北上门,至寿皇殿列圣前拈香行礼。又至承乾宫、毓庆宫、乾清宫东暖阁、天穹宝殿、钦安殿、斗坛等处拈香行礼毕,还乐寿堂。巳初,慈禧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养性门,升皇极殿宝座。礼部堂官引光绪帝于宁寿门中门入,诣慈禧前跪进表文,宫殿《点石斋画报》之“太后圣寿”

监侍一员跪接表文,安于宝座东旁黄案上。光绪帝步行至宁寿门槛外拜褥上立,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礼毕,还宫。随后,接受皇后、瑾妃、珍妃、荣寿固伦公主、福晋等参拜。礼毕,慈禧还乐寿堂,升宝座,光绪帝诣慈禧前跪递如意毕,皇后率瑾妃、珍妃等诣慈禧前跪如意毕。慈禧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阅是楼院内降舆,光绪帝率皇后、瑾妃、珍妃跪接、进膳、进果桌、看戏。戏毕,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送,慈禧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乐寿堂。

如此的规模、如此的欢庆,令亲身参与庆典的翁同龢瞠目结舌,在日记中他写道:“济济焉,盛典哉!”(《翁同龢日记》)

而这一天,日军攻占了辽南重镇大连。国土沦丧、重镇失守、民众惨遭屠戮的危殆时刻,慈禧却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并接连赏戏三天。这是一个怎样腐败的统治者,这是一个怎样无能的政府!

慈禧太后赏戏班银单当一个王朝把最高统治者的寿诞看得比民族的兴亡还重要的时候,这个王朝就走向了毫无希望的穷途末路。据后来史料披露,日本政府之所以选择光绪二十年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倘见我将大举,或易结束,否则非有所得,不能去也。”(《李文忠公电稿》)

慈禧的六旬庆典在日军肆意侵略的战火中徐徐落下帷幕,朝野上下群情激愤,后来人们撰写对联来表达对慈禧所作所为的愤慨之情: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后记

2006年5月,应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之邀,我去录制了二十七集系列节目《慈禧》。该系列节目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于2006年7月17日至30日的周一至周六播出;下部分则于2007年1月15日至31日的周一至周五播出。

《慈禧》播出以后,很多人都问我:清朝历史上有那么多人物可讲,为什么单单选中慈禧?回答这个问题,真是一言难尽。简而言之,当我们面对着历史长河中数不清的人物进行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人是“尔曹身与名俱灭”,永远地被后人遗忘;而有些人则虽死犹生,他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于我们的生活舞台,不时现身,甚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历史人物就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对他们的人生轨迹进行追踪和思考。慈禧即应归属于后者。

从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通过辛酉政变走上清朝的政治舞台,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死去,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几乎没有片刻离开过她视之为生命的权力。在她的统治下,古老的中国更深地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伴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不得不接受丧权辱国的事实,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切依然是今天中国人心中的隐痛。人们有理由痛恨她、指责她。然而,义愤无法代替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汲取;谩骂也无法取代我们的理性分析和批判。她的存在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慈禧何以在中国几千年男人统治的世界里,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她又是凭借着什么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熟谙权力场上帝王术的她,却为什么昧于世界潮流,在险象环生的时局面前,反应迟钝,判断及决策一误再误?作为一个女人,她又是如何面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的沉重打击?颐指气使的背后,她是否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无法回避的思考,当然,这也是我们力图接走进慈禧的世界,去解读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慈禧的原因所在。

《说慈禧》一书是以我的电视讲稿为基础加工而成。《百家讲坛》的表现形式看似简单,但制作过程其实很复杂。每集四十五分钟,除去一些必要的过渡,实际讲演只有三十分钟左右,但录制时每集要讲五六十分钟。虽然编导殚精竭虑地剪辑制作,不过由于时间的限制,观众朋友们有时还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够从容。在这本书里,对这些地方做了必要的加工。希望这本书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慈禧。

编导已经对我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的种种缺憾进行了尽可能的弥补,但依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好在有许多热心的观众朋友们通过网络、电话、信件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已经逐一采纳。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还有,《说慈禧》借鉴并吸收了其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借此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当然,书中不恰当的观点以及在所难免的错误,完全由我负责。

衷心感谢《百家讲坛》栏目给我这次与其说是展示不如说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感谢中华书局这一学界推崇的出版社能够在短时间内促成拙著的编辑、出版,更要感谢阎崇年先生在百忙当中奖掖后学慨然作序,感谢哈尔滨师范大学校、系领导和同仁们一如既往的关注、理解、支持和鼓励。

最后,衷心期望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如果这本书还能再版,我一定会再做完善,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隋丽娟

2007年1月15日于哈尔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